【牧者之歌】我的帳幕
在我們家鄉的教區,二賈神父所建立的「聖母無玷聖心小保祿會」規定:會士在出門或進門時,如果聖堂內,或所在地有供聖體,必須去朝拜一下。
這個習慣看似有點形式化,也可能令人心煩;但是就是這個看似形式化的熱心行動,正說明了聖體聖事的意義。因為聖體聖事不是一個純碎的象徵、記號和紀念。而是真實的耶穌基督,隱藏在那個麪酒形下。被祝聖過的酒餅,實質上它已是主耶穌,也就是二千年前,在納匝肋生活的那位耶穌。
記得一九九五年九月一日,我加入修院的第一天。我的修院神師因為深受二賈神父的聖德影響。於是他就在那天跟我講:「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要度一個新的生活。這個生活,應該是一個信德的生活。所以,我們應該⋯⋯」這其中的一個規矩就是:「無論幾時出門,都要先去朝拜聖體幾分鐘,哪怕是僅僅去鞠一個躬,也是好的。等回來的時候,也要做同樣的事。」如此,修院的第一天,我就開始按照神師的要求,欣然地認識和實踐著一個修士應該守的規矩。
初入修院的我,對任何規矩沒有絲毫抵觸,反而覺得所有規矩都很有道理,都很好。(自問今天還能不能同樣理解修會或者堂區的規矩呢?在這裡流汗一公斤。)事實上,在修院的幾年生活中,每次出門或者「回到家」,哪怕是例行公事一樣地做,我都會向聖體中的耶穌「問候一聲或者報到一下」。如此久而久之,就成了修道生活的一個習慣。而我對「甚麼是德行」的理解剛剛好就是:「將帶給我們靈性生命的行為,形成一個自然而然的習慣,就是德行。」
這個猶如孩子出門和回家,向父母或者家長(聖體中的耶穌)「問候一聲或者報到一下」的「德行」,確實給自己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實惠」。比如,有困難的時候,自己急覺得,就跑去聖體房間裏朝拜聖體,向耶穌求助,求他指點迷津;或者賜給自己力量。(因為那時條件限制,沒有教堂。所以,只能在總共只有三個房間的修院裡。一個做宿舍,同時又是餐廳和課室;一個做廚房,一個即是神父的宿舍,又是恭放聖體的地方,也是參予彌撒的小聖堂。)又比如,當有甚麼事情,使自己疑惑不解的時候,也是自然而然地就跑去聖體房間裏。靜靜地跪坐在聖體前,祈求聖體中的耶穌派遣聖神,光照自己。很多次,在聖體前祈禱或默默地等待不久,就「悟」了。
《我有一事祈求上主》是李家欣弟兄所譜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第一次聽這首歌時,是在一次避靜中。當時我正因為一件不能克服的困難而心煩意亂。正當我隨著大家唱到「在我困難的時候,將我藏在你的帳幕裡,藏在帳幕的深處,高舉磐石上」時,突然,一位帶領祈禱的姊妹大聲地祈禱說:「主耶穌,求你將神父藏在你的帳幕裡,將他藏在你帳幕的深處,將他高舉在你的磐石上,穩定他的腳步……」
我的眼睛立即濕潤了,我的心一下子就安靜下來了。我祈禱說:「是啊主,求你將我藏在你的帳幕裡,藏在你帳幕的深處,因為只有在你那裡我才能安靜,只有在你那裡我才能不被邪惡所吞噬,只有在你那裡我才能安全。」
很多次,當誘惑和磨難磨刀霍霍地大軍壓境之時,聖體中的耶穌怕我經受不住磨難和挑戰,於是就將我藏在他的「帳幕深處」。因為他知道我不是一個很堅強的人。而他又在危險過後,將我「放出」,於是我又可以「乘勝追擊」,立了很多功勞。所以我知道,我只能「因主而誇耀」(參閱格後十9),而我的「帳幕」就是這聖體中的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