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向無言老師致敬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三十日,風和日麗,天朗氣清,在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的一個花園,進行了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那個花園,背山面海,鳥語花香,有一個擁抱大自然的全海景觀,站在那裡,令人心境輕鬆舒暢,頃刻忘掉世間一切的煩惱。三名亡者的家屬們,早上來到這裡,為一次特別的儀式作準備。
這三名亡者,一年前將身體捐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無言老師」計劃,作醫學教學之用,一年後功成身退,遺體火化後的骨灰交到家人手上,醫學院得到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支持,在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的撒灰花園,舉行全港首個「無言老師」撒灰儀式,除了「無言老師」的家屬外,還有醫學院的代表和醫學生參與。
三名「無言老師」的家屬,拿著一個盛載著亡者骨灰的容器,把骨灰撒進花園裡,然後,「無言老師」的照片和個人資料被裝上牌面,以作紀念和拜祭之用。這個簡單而莊嚴的撒灰儀式,有很多「無言老師」的家屬參與,惟獨其中一名「無言老師」,只有一名兒子參加,兒子名叫譚六湖,他在這計劃中有些特別經歷。
譚先生是一名會計師,家中排行最小,父親在八十多歲時被診斷患有肺癌,不幸地癌細胞轉移至骨骼,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預計離世的日子不遠。當時,譚先生知悉「無言老師」這個計劃,他是佛教徒,認為死後有往生,遺體再沒有用途,假如將沒用的變成有用的,便會很有意義,於是向患病的父親介紹這計劃,想不到父親即時接受,同意在死後捐贈遺體作醫學教育之用,因為他當時被痛楚纏擾,希望醫學繼續進步,別人不須像他一樣受疾病困擾。雖然這是譚爸爸的個人決定,但卻遭受其他子女的反對,他們更因爸爸的決定,與六湖有很多意見不合。
因為其他兄姊一直不接受爸爸捐遺體的決定,而且六湖跟其他兄姊的關係轉差,所以有關「無言老師」計劃的一切事宜,只有六湖一人參與,其他家人卻沒有出席。捐贈遺體一年後,六湖收到一張由一些醫學院一、二年級的醫學生寄給他爸爸的心意卡,這些同學是曾在醫學學習上受惠於他爸爸的,看到醫學生的分享,他覺得爸爸的決定是很有意義的。雖然目前兄弟姊妹間意見分歧,但六湖希望繼續努力修補彼此的關係。他自己也十分支持這個「無言老師」的計劃,除了器官捐贈卡外,還簽了遺體捐贈卡。
捐贈遺體的人,假如能夠向家人詳細解釋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得到家人的支持,便是最理想的安排,但一般長者未必能細說計劃內容讓子女安心,如家人希望了解更多,可瀏覽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網站 http://www.sbs.cuhk.edu.hk/bd/ 的資訊和下載詳細計劃內容,更可為家中長者作網上即時登記,齊心支持捐贈者的心願。
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