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斟字酌】「風馳電掣」──你讀對了嗎?
期數
3653
刊登日期
2014.02.21
作者
秦 思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2 月 23 日
「風馳電掣」是個很常用的成語,可你有沒有想過會讀錯了其中的一個字呢?
這成語,普通話念作fēng chí diàn chè,成語中的「掣」念作「撤」;換成粵音,要念成「風馳電『撤』」。
怎麼不念「風馳電『制』」?那個「掣」不正好是「電掣」、「水掣」的「掣」嗎?我們都讀成「制」的。還有那個「掣肘」,不是念成「制找」嗎?
真的,至少我們香港人是這麼念的,一律把「掣」讀作「制」。可是若仔細查查字書,才發覺這個字原來不讀作「制」,也不解作「開關」。普通話和粵音都念作「撤」,解作拉、抽、一閃而過。常用的詞語有「掣肘」(原意是拉著別人的胳膊,使不能活動自如,以喻阻撓人家辦事)、「掣簽」(解作抽簽)、「掣出寶劍」(解作抽出寶劍)、「風馳電掣」(解作有如刮風閃電那麼迅速)。要注意,雖然我們會理所當然地把上述詞語的 「掣」都一古腦兒念成「制」,但卻是讀錯了,真正的讀音是「撤」。
那麼,「電掣」、「水掣」豈不是要念成「電撤」、「水撤」嗎?怎成啊!人家聽不懂的。唉!那真沒法,誰叫我們已這樣子錯用和錯讀這個字超過半個世紀呢,要改也改不過來的,只好習非成是罷。
至於「掣肘」、「掣簽」「掣出寶劍」、「風馳電掣」該怎麼念呢?日常交談從俗算了,可是在教學或作學術研究時,就該分辨清楚哪個音讀錯,哪個音才正確。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