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友戲有益】賀歲篇
春節假期寫這一篇文,沒有話劇上演,劇團全部休假。賀歲電影呢?無聊得提不起興趣去看任何一部。那怎麼寫這一篇好呢?猛然想起,這春節之前之後,現實看過多場好戲,娛樂性豐富!
第一個在電視訪問說了一句百年難得一見的精采對白,發人深省!我自己聽完,就非常後悔前年不去參選特首,一定勝出!原來參選時許諾當選後落實的政綱,其實不用落實。所以當時如果我參選,可以許諾一些最受歡迎的政綱:派錢雙倍前任、樓價馬上控制、減稅最大幅度……那我豈不是一定當選勝出!然後,當選就任之後,每項政綱,只要成立一個委員會去研究可行性,就算是做到了!日後委員會研究報告說不可行,只好擱置,那可不是我食言或失敗……哈哈!多麼精采的獨到觀點!「成立委員會研究」等於交了貨!我多年來見過多位大學校長院長等等,新上任時,一定不滿意要開太多會、委員會太多。於是每一位第一個決定,是成立一個新的委員會(即是在本來已嫌太多的數目上再加一),其職務是檢討現有的委員會有沒有可以減少的可能……
下一個是一句很精采的詞語,我真希望我退休之前一早學懂用它!那麼我就不用在給人追問時一味道歉:「對不起,我還沒有做好、我做不成、我失敗了⋯⋯」多丟臉!如果我早懂得,就一律正面甚至驕傲地回答:「我在這事情上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多動聽!以後一定要常常用在劇本裏、用在家人追問叫我做的事做好沒有⋯⋯
另一個是五十年不變、港人治港、一國兩制、香港保持資本主義這大氣候之下,又一重要新詞:「在職貧窮。」以往我們深信在香港這個資本主義社會內,市民可望有「向上流動性。」以前叫做「發達」,後來改為「生活質素改善」。可以是靠運氣賭錢大勝、中馬票、中六合彩,也可以靠學業有成,大學畢業由草根向上攀登中產階級等⋯⋯更可以是炒樓炒股⋯⋯今日呢?大學畢業生滿街都是,「沙紙」不再是向上流動、改善生活等的保證。在名校轉直資貴族化的新浪潮下,輸在起跑線會隔代貧窮!好了:發明了新詞之後,本來在貧窮線之下、家長長期失業取綜援過活的貧窮一族,本來已經完全沒有向上流動性希望的,現在有了!有希望從失業一族、綜援一族,靠找到一份最低工資的工作,攀上「在職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