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學生為木屋髹漆

期數
3654
刊登日期
2014.02.28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3 月 02 日

(本報特稿)香港大學一百七十四位學生於農曆新年前替薄扶林村四十五間鋅鐵屋屋頂油上鮮明色彩,這不是普通的歲晚家居翻修,而是讓這獨特的城市歷史地景(Historic Urban Landscape)髹上創意面貌。

近年有份策劃薄扶林村保育運動的村民蕭昆侖說:「由於受到寮屋政策限制,這些鋅鐵皮屋三十年來只能以本來的物料修葺,維持破落外貌,令外人一直誤將這個富有歷史文化的老村當成是另一個木屋區。」

薄扶林村建於一七三O年,為港島區碩果僅存的原居民村,村內仍保留四十多間瓦頂歷史民居,與建於一九一六年的民間宗教建築「李靈仙姐塔」。村民政會於每年中秋晚上舉行舞火龍,據知這習俗亦已有百年歷史。二次大戰後數十年,中國內地人口南來,他們逐漸在村內農地及周邊山坡搭建鐵皮寮屋,與老村原居民形成共生社區,這個香港都市發展的獨特風景。

一直關注都市發展對平民社區影響的港大建築學院園境建築學部學者,早前帶學生在村內作深入研究,最近為該村推出「家點顏色」油屋頂計劃,為屋頂髹上不同圖案與色彩。

有關方面定於二月下旬在港大百周年校園內的兩幢古跡內向公眾人士展出上述有關項目的資訊。

該學部助理教授Melissa Cate Christ及Seth Denizen說:「人們經過薄扶林道,總會受這高低錯落的屋頂吸引駐足觀看,可是這偏偏較易受屋主忽略。我們希望引發村民改變這一小部份的外觀,從而更認同自己的社區,再者也可以替這些鋅鐵面防銹。」

「園境學部一組學生負責設計屋頂用色與分布位置,他們事前把相機繫上氦氣球,拍得細緻的鳥瞰圖,然後以村的原貌為基礎,並呼應附近的綠山藍水,為這五十間屋塗上橙紅、青綠、天空藍與明黃四色。用色鮮明也回應薄扶林村人硬朗明快的性格。」他們說。

「全村四百多間房屋當中,港大學生改造了八份一,這是個很好的比例。因為我們認為,村內的生活文化是日積月累而來的,所有轉變也要隨時間發生,如果村民都認同這是有趣的話,將來也會自己動手做。其實經過這幾個月來的籌備,我得知有村民已急不及待把自己的屋髹上新色。」參與設計過程的村民高永康說:「這是村民與大學共同帶動的社區更新,正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近年提出的保育策略,我們希望薄扶林村能成為香港的先導例子。」

港大何耀棣體驗教育中心亦有參與推動此計劃。該中心的何晶晶博士解釋,他們鼓勵學生參與社區,並從中獲取課堂外的經驗與知識;薄扶林村毗鄰港大,是個理想的學習場所。

 

  • 資料取自: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園境建築學部、薄扶林村文化環境保育小組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