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明愛SDU」
現時中學生過著的生活尤如運動員,從早上八時至下午三時三十分上課,課後有樂團、球隊、補課、留堂等活動,好不容易到了五點半可以離開學校,離開學校不是回家,而是要到補習社,直到八時多才回家,學習時間朝八晚八,過的是運動員的集訓生活。運動場上能奪冠的同學少之又少,在上游的同學還可夢想繼續爭標,餘下的同學卻奪標無望,每天都帶著陪跑的心情,久而久之,有同學會轉向其他可尋找成功的地方,與現實生活脫軌,冷眼看世界。
在中心裡認識好幾位青年人,他們的成績並不突出,部份有特殊學習需要,部份有沉迷上網的情況。這班青年均喜歡第一身射擊遊戲,「野戰」(wargame)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他們喜愛的活動。
與這群青年人相處初期,發現他們欠缺人際技巧,常認為別人不明白他們的說話,但實情是他們並不清楚自己的想法,亦不想承擔責任。每當要接受任務的時候,他們均表現沉默,聽導師解說時東張西望,極難集中。
野戰活動教授各種室內近戰技巧,導師設計訓練時,會要求參加者主動參與,互相給予意見,加強各人在活動時的集中力,讓同學習慣表達自己,亦鍛練他們聆聽別人意見,更重要是讓同學習慣每完成一個事件後,有檢討及改進的想法,面對自己的不足,力求進步。
「面對」是這個訓練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野戰活動用的槍是電動氣槍,雖然是合法火力,但打在身上還是會痛很久。在對戰初期,參加者均會躲藏在障礙物後面,漸漸他們學習到躲藏的結局是一定中槍,因敵人始終會把你找到出來。選擇面對,或許都會中槍,但敵人亦有中槍的機會,而自己則存活下來。逐漸地,這班青年人學習到在對戰中離開障礙物去面對敵人。
目前,這群青年人已經進行了兩年的訓練,過去他們在學校較為抽離,未能為自己找到一個定位。經過兩年訓練後,同學建立了野戰組員的身份,亦感受到學校對他們的支持,他們更自發提出成立學會的想法,與老師的討論後,本學年開始在校內成立野戰學會,並招收新的隊員,組員自己成為導師,指導新的組員,並在校內舉辦活動,推廣野戰。
野戰活動中,青年人有很多機會不斷反思,習慣失敗,但不止於失敗,而是與其他隊員一同面對,力求成功。這班青年人由被動變得主動積極,其中很重要的是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及身份,這班青年在校內的成績或許未必最突出,但他們仍可以很有自信,挺起胸膛跟別人說:「我們是明愛SDU」(小組名稱)。
•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