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荊】你們要聽從祂!
人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需要,當我們生活的環境正在追求物質享受的同時,人心卻非常渴望溫情的關注。當教會經歷了二千多年後,教理發展已相當有系統時,我們渴望體會主耶穌降生在世的生活點滴,從而獲得借鏡,為能更新成長;但門徒們所需要的並非如此,他們正與主耶穌日夕相對,生活典範唾手可得,他們所渴望的卻是對未來的盼望。當主耶穌首次宣告祂的死亡及復活,門徒們如何能接受這份挑戰、一個完全沒有準備及使人驚惶失措的消息:「必須上耶路撒冷去,要由長老、司祭長和經師們受到許多痛苦,並將被殺,但第三天要復活。」(瑪十六21)因此,將門徒跟隨主耶穌在世的生活與復活主的光榮聯結起來,實在是很重要的。在揭示了主耶穌的光榮後,天父向門徒作出了神聖的忠告:「你們要聽從祂!」(瑪十七5)
主耶穌登上高山後,面容改變,祂的面發光如同太陽一樣(參瑪十七2)。這樣的身體變化使人聯想起梅瑟在西乃山下來時的發光面容,但梅瑟面上的光芒是反映他看見了天主的光榮,而主耶穌顯聖容時的光華,則是祂自己的光榮。主耶穌擁有梅瑟所看到的天主的光榮。另一方面,「祂的衣服潔白如光」(瑪十七2),這使人聯想到舊約瑪加伯時代的那位騎兵:「有位身穿白衣,手揮金武器的騎兵出現,作他們的前鋒」(加下十一8)、在主墳墓前的天使:「他的容貌好像閃電,他的衣服潔白如雪」(瑪廿八3)。同時,由於梅瑟及厄里亞的出現,使門徒們陷入一份莫大的敬畏中,致使伯多祿回應:「我們在這裡真好!」(瑪十七4)對於伯多祿而言,這可能是最好的答案,讓我們停留在最美好的時刻。
人在生活的成長中也會面對類似的挑戰:當我們在一無所有時,我們會努力去爭取;為了爭取,也會不惜放棄一些擁有。但當我們獲得努力的成果後,我們很可能不會輕易放棄。因此,名譽、地位、金錢,便成為了我們所追求的目標。但天主卻為我們指出生命真正的目標,這些只是過程中的一些點綴。
「一片光耀的雲彩遮蔽了他們」(瑪十七5),天主的臨在如同祂臨在於會幕時的情景一樣:「雲彩遮蓋了會幕,上主的榮耀充滿了帳棚」(出四十34)。同時,這情節亦如同主受洗時一樣,包含著天主聖三臨在的元素:天父的聲音、主耶穌的光輝、及聖神的光榮,但這裡並不以鴿子的形狀,而以雲彩來表達這份光榮,為確定三位門徒對主耶穌默西亞身份的信德,並接納祂將要承受的苦難。因此,天父向門徒們宣告:「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從祂」(瑪十七5)。這是被天主聖三慈愛包圍著的境況中,天父向我們所作的邀請:我們一方面能成為天主的子女是一份福氣,是一種被包圍的經驗:「你將我的前後包圍,用你的手將我蔭庇」(詠一三九5);另一方面,我們卻要背起十字架跟隨主耶穌:「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着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瑪十六24)。
主耶穌一方面為門徒們展示了未來的光榮,但同時也顯示出祂的謙遜。主耶穌既是那位光榮的默西亞,也是那位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他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為此,天主極其舉揚他……一切唇舌無不明認耶穌基督是主,以光榮天主聖父」(斐二8—11)。這份謙遜是一份愛的犧牲,因為只有在犧牲中我們才能找到生命的真正價值和意義:「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若十五13)。試問你今日的煩惱在那裡?是追求現世事物的確定、或是對未來生命的迷茫?你信靠的又是甚麼?是對世物的擁有、還是對上主的依恃?讓我們聽從主耶穌的說話:「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着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瑪十六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