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春節的恩寵
為我來說,在今年的農曆新年裡,我得到了不一樣的恩寵。
大年初一早上,我和家人一如以往,齊集在媽媽的家中互相祝賀,爸爸插年花,媽媽炸煎堆,共十八人一起吃年糕,大家談笑風生,樂也融融。
熱鬧過後,我打算把吃剩的年糕放進雪櫃,怎料我打開雪櫃,看見存放在裡面的食物爆滿了,嚇得我目瞪口呆,簡單點算,未開封的賀年糕點有二十多盒,部份在年初六到期,冰格裡還有大量湯丸、餃子⋯⋯這些食物雖然仍未過期,但若要我們天天返回媽媽家中一起「分享」的話,相信也要花上兩個多月的時間來。
「為甚麽雪櫃裡會儲存這麽多食物?」我問弟弟。
「它們全是你和姐姐隔天送過來的,你倆都是購物狂!」弟弟慨嘆地說。
我無言以對,頓時覺得自己犯了重罪。唉!逛超級市場是我的愛好,不理智地購物是我的惡習⋯⋯
到了晚上,我內心依然忐忑不安,正為自己購物的衝動而感到懊悔。
第二天,經聖堂的姊妹聯絡後,我把多盒賀年糕點及其他食物,送往德蘭修女創辦的仁愛之家,姊妹對我說那兒每天都會向「有需要的人」免費派發膳食兩次,還會為他們義診,以及提供短期住宿的服務。
由於弟弟在清晨時已離港度歲,家中沒有人有「力氣」陪伴我去捐贈食物,我本想打消這個念頭,但深想一層:假如「有需要的人」能夠在年初二吃一點點賀年食品,不是很有意思嗎?
這時候,我也不知道從何處得來一份勇氣,決定獨自把食物拉去深水埗的南昌邨。在路途上,膽小的我一直很緊張,因為我從來沒有到過那裡,也害怕遇見貓狗和露宿者。
我走着走着,又驚又喜,但當我在大厦閘口的前方碰上修女時,內心那份「施贈」的感覺突然消失了。
起初,我以為給「有需要的人」在過年時吃一點點賀年食品,是可以為他們增添節日氣氛;然而,當我把食物交到修女的手中那刻,我才醒悟到不是我幫助了別人,而是別人幫助了我。我口口聲聲說人家是「有需要的人」,而我⋯⋯又何嘗不是一個「有需要的人」呢?由我發現雪櫃內儲存了大量食物那時開始,我就極度需要別人的幫助。現在,是人家願意接收我過多的食物,好使我內心的懊悔得到釋放,但我卻以為自己在行善,真是荒謬!
作為老師的我,終日教導學生不可作無謂的消費⋯⋯原來,我自己才是最需要被人教導的那一位;作為基督徒的我,深知要活出福音的精神⋯⋯原來,我自己才是最需要努力學習的那一位。
感謝主,在新的一年,祢又一次給我恩寵。這首次捐贈食物的經歷給我上了寶貴的一課,因為它讓我反思自己購物的態度,也教我明白到自己亦是一個「有需要的人」。事實上,我每天都需要耶穌的陪伴,需要上主的憐憫。我相信:每一個「有需要的人」背後也有其獨特的,甚至乎是辛酸的故事,但願我們不論在喜氣洋洋的節日中,或是平平無奇的日子裡,都能真心真意地為他們送上祝福和援助,好讓大家都能夠感受到天父的慈愛,得到不一樣的恩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