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檢討外傭政策
目前在港工作的外傭逾三十二萬,其中以菲傭佔多數,其次為印傭。外傭千里迢迢隻身來港工作,為不少本港家庭照顧長幼,好讓僱主外出工作,然而近年有關外傭被剝削甚至虐待的個案屢見不鮮,而由於印傭的教育水平一般較菲傭低,被苛待的情況更見嚴重。近期印傭Erwiana懷疑被女僱主殘酷虐待一案更轟動國際,甚至令香港蒙上「現代奴隸之都」的污名。事件更揭露一連串外傭職業介紹所之不良及不法行為,包括濫收中介費、強迫借貸、要求簽署不明文件、扣減工資、沒收護照、提供錯誤勞法資訊、教唆更換僱主等。他們從外傭身上賺盡金錢,但當外傭受虐時,卻隱瞞外傭的處境,令外傭孤立無援。
這些不良中介公司所害的不僅是外傭,還有僱主。部份不良中介公司服務質素欠佳,提供不實的外傭資料,令僱主在聘請外傭期間招致金錢及時間損失,有的不良中介甚至向僱主提供不實的勞工權益資訊,令僱主冒上犯法的風險,更甚的是他們的劣行破壞了僱主及外傭的關係,間接造成僱主與外傭對立的局面。
雖然本港有勞工法例保障外傭權益,亦有法例監管中介公司的收費,但港府並無嚴厲執法及監管本地外傭中介公司的代理活動及採取相應措施懲罰他們的違法行為。新加坡政府規管職業介紹所的經驗其實很值得本港借鏡。當地政府向職業介紹所實施扣分制度,並將所有註冊及觸犯法例的職業介紹所的名單上載網站,曾被扣分的職業介紹所同時會列入監察名單,若再觸犯職業介紹所條例會被吊銷牌照。當地政府還規定首次聘請外傭的僱主及首次來新加坡工作的外傭分別須參與三小時及三天的課程,以認識當地勞工權益與職安資訊。為處理外傭僱主與外傭中介公司的糾紛,政府還設有外傭僱主熱線,協助外傭僱主與外傭及中介公司排解爭議。此外,當地還設有兩個專責處理僱主與中介公司糾紛的機構,它們分別是職業介紹所聯會(Association of Employment Agencies)及消費者組織(CaseTrust),前者專責管理業界服務水平,後者處理公眾對業界的投訴。
現時本港管理及處理中介公司投訴的部門包括勞工處、消費者委員會及專責執行《商品說明條例》的政府海關。勞工處卻對職業介紹所的巡查及監管不力,而公眾對三者就職業介紹所的受理投訴範圍亦不了解,以致中介公司行為愈見猖獗。Erwiana事件屬冰山一角,要避免同類事件發生,政府應當機立斷即時檢討現時的外傭政策及規管職業介紹所措施,加強對外傭及僱主的保障,盡早挽回香港的國際聲譽。
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 供稿
www.hkccla.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