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月底的那一頓晚餐
教宗方濟各在本年的四旬期文告中,明確呼籲全球教友要關心窮人,在四旬期內尤其該祈禱、守齋和行哀矜。由是,筆者希望在今期專欄中分享一個關於食物的故事。
聖灰瞻禮當日守大小齋,確然是提醒教友踏進四旬期的一個最佳訊號——筆者當日感到飢腸轆轆,心裡難過,便想起耶穌面對魔誘時說「人生活不只靠餅,也靠天主口中所發的言語」,並用此堅定了意志擊退誘惑。筆者好不容易才捱過了一天,實在無法想像三餐不繼的滋味。於是我想起我堂區與明愛九龍社區中心合辦的「基層飯局」來。
去年明愛九龍社區中心在我們堂區(土瓜灣聖母院)共舉辦了十次「基層飯局」,其中三次由筆者代表堂區與明愛合辦,推動教友捐獻及參與。「基層飯局」定於每月最後一個星期六舉辦,原因是逢月尾,就有不少基層家庭因為沒足夠錢開飯而吃得較差,因而希望「飯局」能為他們提供質量較好的食物,亦暫時紓困。說實話,每張餐券才五十元,極大部分教友都能負擔,甚至很爽快地掏錢買下多張餐券讓街坊受惠。不過說到要親身參與接觸街坊,了解社區內的情況,則大部分教友都因「安排不到時間」而搖頭拒絕。
其實,何謂關心窮人?教宗希望我們怎樣「關心」窮人?捐款是重要,坐在一起吃一頓飯卻比滿足肚皮的需要意義更大,因為人生活不只靠餅,也靠了解和尊重。筆者三次參與,跟不同街坊坐在一起分享桌面上的食物,雖然他們和我彼此不認識,但在飯桌上,我們都願意多說一點點。我從他們口中得知更具體的生活境況:天台屋是怎樣一回事;雙非子女母親所面臨的苦況;租客如何被業主玩弄或逼遷……街坊又會在飯後的講座或分享環節中,表達對事情或政策的看法,例如政府推行重建計劃的手法如何把全港窮人逼到走投無路;低收入家庭補貼幫到和幫不到哪類家庭等等。
筆者發現,與平日沒機會接觸的基層街坊坐在一起吃飯,是一次讓自己放下偏見和中產意識型態、放慢判斷的學習機會。更重要的是,自己明白到真實狀況,才懂分析政策的利弊,發現制度的不公義,共同尋求解決方法。「爭執往往源於經濟上過度的不平均和補救方法的過度遲緩,有時則源於征服他人及蔑視人權尊嚴的邪惡精神。」(梵二《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83)真正和諧的社會除了會在窮人肚餓時給予食物,還能基於對人的尊重而確保做到合理的社會資源分配。
筆者的堂區在今年四旬期內又再與明愛合辦「基層飯局」,教友參與的意識有所提升,積極捐獻外報名參與的人數亦增多,這實在是行克己(犧牲時間及美食)與愛德(了解和關心他人狀況)的最佳實踐,亦是反省香港貧窮問題、社區規劃、政府與公民責任、教友該如何參與建設地上天國的好機會。就讓我們至少在三月和四月底的那一頓晚餐中,念及所有經濟貧窮者以至心靈貧乏者,以自己的行動回應教宗關心窮人的呼籲。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