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在行】聖召與召命
「我是善牧,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若十14)看到這句話,腦海裡浮現了學校講台上的一幅具大善牧壁畫。看著它,我想你也會覺得很舒服、很溫暖!
對我來說,善牧是天主恩寵臨在的標記。在成長路上,我真的遇過不少善牧,其中一位就是宗座外方傳教會的會士格普黎神父(Fr Carbone)。格神父雖然今年已經八十多歲,但仍是一名樂觀開朗的老人家,經常掛著笑臉,說起話來,一點也不像「老外」;他將傳教看成他人生最重要的使命。他,見證了我生命很多重要的成長片段──領洗、結婚、生孩子⋯⋯。在他身上,我感到天主喜樂地與我同行;我真的真的很感恩!
去年底,教宗方濟各宣佈今年為獻身生活年,他在書函裡也邀請我們(平信徒)與「獻身生活者分享同樣的理想、精神和使命」。作為平信徒的我,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如何可分享同樣的理想、精神和使命。的確,這話也提醒了我,在領洗的那一刻,我不是和他們一樣領受了「先知、君王、司祭」的職務嘛!我想獻身不該只是神父、修女的專利;正如教宗所說,「度此獻身生活年,是使你(我)們更意識到是自己領受到恩惠的一種恩寵」,只要願意的話,天主必會在你身上滿全天國的臨在。
在善牧不足的香港,我覺得我們更應思考每個人的召命(Calling);更應思考當前教友牧職的各種的可能性,這肯定是基督徒拓展天國的好機會。說話算話,要回應召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你絕對要花不少時間去辨識自己的召命。
十多年前,我有幸參加「抉擇成長營」(CHOICE)──這是一個的很好的思考平台。透過營內不同人的分享,我重新與主、與自己的內心相遇,更重要的是,在祂身上得到愛的力量,並明白到自己當下的召叫──好教師、好太太、好母親⋯⋯。
的確,「莊稼多,工人少」(路十2),除了祈禱外,我會不斷檢示自己可用的「獻身生活」方式,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