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常年代

期數
3714
刊登日期
2015.04.24
作者
小羅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4 月 26 日

雨傘運動剛剛過了半年,網絡上有不少關於這運動的半年回顧。看見有些人在不斷反思過去展望將來,尋找新的方向與可能性,有些人在努力搭建新的抗爭模式,有些人在切割與運動的關係,有些人在繼續盡情恥笑,也有些人就像運動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繼續營營役役地生活,一邊繼續鬧一邊繼續屈就。半年過去了,政改爭拗仍舊停滯不前,社會更見撕裂,「荒誕事情」逐漸成為常態。

在這個近乎「失常」的後雨傘運動年代,作為一個生活在這個大時代的小人物,每天也要面對千奇百怪的惱人轉變與驚人挑戰。「變幻才是永恆」本是歷久不變的真理,問題只是變好還是變壞,當然是「好」還是「壞」是很主觀的感覺。但面對政府的負面新聞不絕,眼看舊有制度在崩潰,以往覺得還不是太差的「遊戲規則」與價值觀在逐步消失,取而代之是失落不安的絕地反擊,不願求同存異,兩極化思維模式與暴力意識型態的崛起與「合法化」,更甚者是每天也要被那些為求自保不擇手段的既得利益者,所露出的猙獰嘴臉所轟炸⋯⋯

小人物的悲哀是彷彿看得通透,卻又無力對抗,看不見有任何出路,也預視不到有任何反擊致勝的可能性,令人感到無比乏力與及前所未有的不安與迷失。小人物當然沒有能力去解決政治問題,但離奇的是沒有一個當權者及社會領袖,敢於為香港的將來作出承擔,小人物也看不見有任何在位者,敢於表現出願意為了小市民的利益而拿少一點着數,不向權貴作利益輸送。

我常在想,雨傘運動是善惡對立的戰爭,你不能當作沒有發生過,也不能低估它的影響力。撇開政治不談,純粹從人性的美善醜惡去理解這運動,對我來說,一個人的個人素質及修養才是最重要的。就算爭取到「好」的制度,但大眾卻沒有好的「品格」去配合,情況也不見得樂觀。當然,在我們甚麼都沒有的時候,更加見證了「不好」的制度如何助長「惡」的生長。我們就是害怕,害怕在沒有真普選作制衡的情況下,人性醜惡的面向會不斷膨脹,為了私利而忘卻公益會成為常規,那些選擇不去作順民,不去阿諛奉承政府的人永遠沒有公平的競爭機會。更可恨的是,後雨傘運動的紛亂境況,似乎讓我們見證到解決不了的政治困局,確實能愆生出敵對仇恨的社會氣氛,令大眾活在互相指摘與漫駡聲中,所以活在政局不穩的時代,我們是永遠不可能迴避政治與關社。

在慨嘆既有制度漸漸流逝之餘,其實心底裡最害怕的是:「惡」勢力在不義制度的扶持下不斷抬頭,滲透到每一個角落,而我們一般人已經無力抵禦,不能獨善其身,最終只有透過成為 「惡」勢力的一分子,而獲取自我感覺良好的短暫平靜。活在這個充滿分化與撕裂的年代,我確實感到非常悲觀,而且十分迷失,但我也學習慢慢地尋找出路。社會分化雖不理想,但我絕不希望活在一個失智與失德的偽和諧社會。我逐漸領悟到,如果我還相信社會上有值得守護的價值觀與香港精神,就繼續堅持捍衛吧,決不要為了一刻的平靜來換取永恆的不安。

基督徒在這個「失常年代」又怎會沒有角色?在每況愈下的境況中更需要有基督徒的生活見證,來抗衡這可悲的現實,我想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盡可能避免再製造分化,永遠記得要在正義和平與愛的框架下,堅持作一個義人,在有可能持續轉壞的大社會環境中,在不同的崗位角色中,努力彰顯人性的美善。

記起十多年前曾到訪印度天主教大專聯會的總部,在這個充滿種姓制度及性別歧視的國度裡,總部的牆身有這樣一句座右銘:

「We are born in an unjust society and we are determined not to leave it as we have found it.」(大意是:我們活在一個不公義的社會,我們決心不會離開,因為我們已經找到了。)

想不到,十多年後的今天竟然能夠引起我的共鳴!

悲哀依舊,憤慨依然,但唯有不斷每天這樣勉勵自己,學習印度聯會的朋友,乖乖地別逃跑,承擔這個香港人共同的十字架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