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真的能寬恕嗎?
要進行修和,必須先有寬恕。
還記得在四旬期,反省的主題永遠離不開「悔改、皈依,因為天主為愛我們,不要忘記祂的恩寵⋯⋯」。不知道讀者們有否經驗過有時候我們很努力去找自己的「罪行」,為的只是在復活節前完成教會的要求─做修和聖事。感覺就是完成了例行公事?有人會說:「認為自己沒有罪的,或是很難找到自己的罪的,其中一個可能是太自傲,那其實已經是一種罪。」又有人會說:「可能就是你沒有好好做省察,得罪了人也不知道⋯⋯」是我犯了罪嗎?我不是一個好教友嗎?連罪咎感都沒有,怎樣當一個好教友⋯⋯若讀者們有以上的感覺,不用緊張,因為我也有過同樣的感覺!
一個家長跟他的孩子說:「都叫你小心啲睇清楚問清楚啲價錢先好買,你睇你又被人呃,同你講咗幾多次?無鬼用!」一個老闆對員工說:「同你講咗幾多次要問過我先出個計劃書!」「我之前已經問過你……」「我冇見過,總之而家你要負責。」這世代,愈來愈難學懂如何寬恕,更不用說修和了,因為這個社會不容許失敗,連絲毫錯誤也容不下。當一個社會太著重對與錯,成與敗的時候,我們所看到的,大部份都是別人的錯處。挑到了,暗自高興一番,然後拿自己所謂的論據來證明自己何等的「對」,何等的「有理」。包容和寬恕的態度只會成為「縱容」的藉口。子女們入不到名校,一是責怪學校太少學位或其他安排不當,一是怪責子女不夠勤力。所有對學生的考試,對老師的過度評核等等,一旦不合格,便被家長、學校、社會責罵、鄙視,或在背後說三道四等等,試問他們從哪裡學得到寬恕同包容?政府對民生的漠視,缺乏溝通,人們從哪裡學得到彼此尊重的重要?
互相了解及溝通,是包容及寬恕的根基,也是修和的道路。在互相了解及溝通的層面,最重要的莫過於對自己的了解,因為每人都是帶著自己的目光去看別人的事物。看看在若望福音中耶穌在面對這位淫婦時所說的話:「你們當中說沒有罪的,就先向她投石吧!⋯⋯婦人!他們在哪裡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罷!從今以後,不要再犯罪了!」耶穌尊重人的軟弱、也對社會的不公作出無聲的抗議,祂所懷著的就是一顆憐憫的心。面對基督的大愛時,真的不懂怎樣去接受,因為我們連自己也不認識自己的行為及反應。我們真的要謙下,去接受我們不是全能者,也不要去苛求自己成為「萬能俠」,因為錯失,是幫助我們成長的踏腳石。這塊石不是每人都喜歡,卻是天主在我們人生及信仰成長路上給我們的禮物。誰懂珍惜這禮物,誰便有一顆更寬大的心,寬恕便來得較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