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策略地關懷婚姻與家庭
世界主教會議重申了教會關心家庭,陪伴家庭走一生的路,並以家庭為教會應走的道路。筆者對教會的立場完全認同,以下嘗試從輔導經驗分享幾點看法:
牧民工作者應先作好裝備:包括認識一些基本概念如家庭成長週期、預防與危機因素、找出適切的界入點、輔導同行的基本概念與技巧等。家庭成長週期指出家庭的成長有一個階段性,其中又可分為不同幅度如個人成長幅度中年齡、生理、心理、情緒、事業等;婚姻幅度指婚姻中有不同階段如擇偶、戀愛、結婚前、結婚後、婚後持續培育等;家庭幅度如有初生兒、幼童、青少年、成人等;在家庭成長的不同階段,對於夫妻也會帶來衝擊如上一代父母逐慚離世的心理調適、成年子女因結婚而離巢的心理調適、晚年體力漸衰而需要照顧等。掌握家庭成長週期有助知道不同階段是因歲月而同時並行前進的,不同階段面對不同的需要及任務,也可能面對不同的衝擊及挑戰。
掌握家庭成長週期後,我們也要掌握預防策略。預防策略就是從經驗中找出危機因素,這符合中醫「治未病」的概念,就是如何及早識別影響婚姻的危機因素,提高警惕和加以處理。概括來說,影響婚姻的危機因素包括,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即原生家庭影響一個人的習慣、信念及價值觀等;負面情緒的影響,負面情緒通常出於一些極端或不能解難的看法,轉變看法可轉變情緒;男女性別角色的差異;女權意識高漲而男性跟不上;難抵第三者的誘惑;缺乏有效溝通等。
信仰基礎薄弱未能深化也是一個需要探討的原因。今日教區新婚夫妻有達八成半為夫妻中一位是教友,另一位是非教友,這也需要注視及如何把握福傳契機。教友夫妻培育的重點是宣講家庭的重音,這需要找出不同的界入點如結婚時的婚前查詢、婚禮綵排中帶出信仰中婚姻的意義及婚禮細節中對信仰的表達如宣讀婚姻盟誓、交換婚戒帶出婚姻中的忠信、婚禮中的福音及主禮宣講帶出婚姻的真諦等;嬰兒領洗中帶出公教父母的責任及家庭教會概念;主日學時同步進行公教家長的培育;殯葬禮儀帶出生命與信仰的信息及表達教會對亡者家人的關懷;教會禮儀年中如聖誕期、聖家節於講道中帶出婚姻與家庭的信息等。
主耶穌在福音中就是經常關心有需要的人,也經常動了憐憫的心,而非判斷人。所以經常在主耶穌身邊的愛徒若望,從信仰反省中提出「天主是愛」。牧民工作者也需要學習及實踐主耶穌這份憐憫心,在與有需要者的同行中表達關愛。
牧民工作者除了掌握一些有關婚姻與家庭的概念外,筆者也建議應認識輔導的基本技巧如聆聽、處境理解、處理情緒、改變信念等等,福音中的主耶穌也流露了他的慈悲、憐憫、關愛、平等、接納、寬恕、非批判等,這些實在也是我們需要有的心法。以基督的心為心,比純粹概念及技巧工更重要。
牧民工作者也需要掌握教區內的資源如婚委會、勞委會等,教區內明愛及公教婚姻輔導會也能提供深入的輔導支援,及教區內支援婚姻與家庭事工的團體,各有神恩及不同特色,共同發揮協作效果。
願聖神燃點心火,使我們懷著主耶穌的憐憫,協力推動婚姻與家庭牧民!
作者終身執事李福生為教區婚姻與
家庭牧民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