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友戲有益】厄瑪奴耳:救恩神曲 (一)
真佩服麥秋!年近八十仍有如此雄心魄力,以創新手法導演這部戲。首先難得的是梁傑倫、譚雅林伉儷的靈火文化統籌開展計劃,然後到廣州找到資深撰曲名宿陳錦榮,而且難得地與這位非教徒交流溝通,讓她寫成全套粵劇劇本!由半年前預訂演藝學院歌劇院這場地作推動力,六個月內排好這空前大規模製作。集合了香港粵劇名伶新劍郎、鄧美玲,與話劇台前幕後人才:包括麥秋劇圈友好、契仔們和思定劇社,加趙仕強帶領廣州的粵劇配樂專業人才,成就一部舞台跨界神劇!
故事就是救贖史:跨界跨媒體的開始,背景是司徒偉健錄影製作的宇宙穹蒼,佈景設計主體的山丘,白色中山裝的說書人(馮祿德),聲如洪鐘朗誦《創世紀》描述的天主創世過程。第一場「伊甸之惑」演出原罪情節,一對很生活化的原祖亞當(陳展圖)和厄娃(黃埰寧),受以形體動作扮蛇形的魔鬼(吳國華)引誘,偷吃伊甸園中知善惡樹果子。說服力來自魔鬼的出色雜技式小武身手,亞當的畏妻形象,和一看便知她貪吃的厄娃!原罪令原祖及人類子孫失落伊甸,亦由此帶出救贖的許諾。上半場就由聖母領報開始福音的情節:飾演聖母瑪利亞的鄧美玲,和飾演耶穌的新劍郎,不但是唱功最好的一雙主角,演技也非常洗煉感人!很難得聽到是正宗粵劇唱法的字正腔圓,與半帶粵曲曲詞詩意古雅味道、半是「啱音」的福音章節,配合得天衣無縫。陳錦榮喜歡用反線二黃和反線中板襯托歌詞表達的感情,再輔以悅耳的選曲如流水南音、二流、七字清等,加上小曲:既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唐滌生仙鳳鳴戲寶採用那些:小桃紅、雙星恨、紅燭淚;又有較少聽到的舊歌。例如懷孕的瑪利亞,在白冷街頭獨坐等候往客店找房間的若瑟,就獨唱一首歌如其名的《懷舊》:這是五十年代芳艷芬演時裝粵語片《檳城艷》,其中一首原創新曲,當時流行僅次於舞曲節拍的戲名主題曲,童年的我也整天哼著開始的兩句「嬉戲於沙灘,盡一掃滌煩,淺水碧波染泳衫⋯⋯」真想不到六十年後,有機會在福音劇中重聽譜寫新詞的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