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 Voyage!】「送遞」福音的喜樂!
教宗方濟各常鼓勵大家往「外圍」(periphery) 去,宣揚福音的喜樂!那「外圍」是在哪裡呢?是外教人嗎?無神論者嗎?還是哪一類型的「邊緣人士」需要接受耶穌的福音?也許,外圍不在遠處,就近在咫尺!
也是,「外圍」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福音未有達到的地方。所以,活出信仰,不限於在周日、堂區、一小時感恩祭中;甚至不止於祈禱會、善會團體⋯⋯而是,在生活中每一個可能性,甚至是最意想不到的場地、時間。
有位五十多歲的修女,充滿喜樂地告訴我:「我今天遇到兩位年青人,我們分享了許多對生命的看法,他們還追問我聖召的故事呢!」我笑說:「修女,你今天到學校探訪青年了嗎?」她笑得更燦爛了:「才不是呢!他們都已輟學了,有一個面上掛滿耳環、鼻環,另一個的手臂上滿是誇張的紋身;但原來他們對信仰也是挺好奇的呢!天主的邀請真是奇妙!」
「這些青年人,怎會有耐性乖乖坐下,還聽你說教?你是向若望.鮑思高取經了嗎?」修女故作神秘地說:「他們坐在我的車上,難道不是我可以決定聽電台廣播、還是聽我「說耶穌」的嗎?」
在歐洲國家,居民常要有穿州過省的長途旅程;公共交通不是常常那麼方便快捷,而自己駕車的話,燃油費也是相當的負擔!於是,便出現了一些以尋找「交通伙伴」為目的社交網絡:駕駛者可預先公開自己的長途旅程、空餘座位數量,以招攬同路的旅客,一起分擔燃油費;而乘客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尋找「司機」,分擔油費,總比高速火車的車票便宜得多。
於是,團體中有些兄弟姊妹,需要往較遙遠的會院工作、會議時,也嘗試使用這些社交網絡。但他們坐過幾程車後,便發現了這個意想不到的傳教好時機:在途上!在數小時的車程,幾個旅客總有點交流、對談;有時談論起生活、時事、宗教,便有機會說點作為基督徒的看法和價值觀。如果是修道人、神父,便更容易惹起同車旅客的好奇心、直接談論生死與救恩。
這個傳教機會,讓他們接觸到一些真正「外圍」的大眾:許多一生從未進過聖堂的人、失落了信仰的人、無神論者⋯⋯這些人,在聖堂範圍能夠碰上的機會,幾乎是零。然而,在聖堂「內圍」的我們,往「外圍」去,便會跟他們相遇,甚至可以分享、宣講福音的喜訊!
在香港,「外圍」是甚麼?在你的生活中,「外圍」是指甚麼人?
就讓我們將「福音的喜樂」,歡欣滿滿地送出去吧!
此欄以法文「Bon Voyage!」為名,「旅途愉快」的意思。作者是福傳工作者,在世界各地為讀者帶來各種有關潮流、文化、生活的分享,用天主教信仰的眼光去遊歷與思考。作者祝願各位在人生這一趟朝聖之旅:Bon voy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