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捨棄
耶穌宣講天國來臨時,常常要求接受的人,要有一份捨棄的精神,就是要捨棄房屋、田地、兄弟、姊妹、妻子、兒女、父母和自己等等。然而,當我們聽到這些捨棄的邀請時,很多時候會感到困惑和無奈,甚至會認為這些要求,是過於消極和苛刻了。或許,這是因為我們對捨棄的看法,含有強烈的失去、不足、缺乏,甚至是一無所有的感覺,以至於我們害怕捨棄,因為捨棄會令我們感到不安和焦慮。
其實,這是對福音中的捨棄有所誤解,因為福音中的捨棄,並不是要我們陷於缺乏,或是落入一無所有的失落中,而是要提升我們,到達更高層次的獲得中。猶如《聖瑪竇福音》所載﹕「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但誰若為我的原故,喪失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所以,捨棄的另一面,不是失去,而是擁有中「選擇」或「辨別」,這兩者永遠是互動的。每一次,只要我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選擇」是甚麼時,那麼,要「捨棄」其他的事物,就變得不難了。維也納總主教舒安邦樞機(Christoph Schönborn)曾反問﹕「我們能夠在同一時間,又愛又恨嗎?」當然不行,我們只能夠選擇愛,捨棄恨;或是選擇恨,捨棄愛罷了。那末,這只是「有捨有得、不捨不得」的道理。譬如說生命與死亡,光明與黑暗,聖善與邪惡,就是要我們選其一,棄其二罷了!
所以,捨棄並不在意失去甚麼,而是在「捨棄」中成就自己,最終是達到更高層次的獲得。聖教會常常勉勵我們要捨棄一切、信從福音,那不是要我們失掉幸福,而是要成就完美的幸福。這不是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相反的,這是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原來「捨棄」是一種對生命的覺醒,也是一種智慧。當我們不再堅持和執著,要妄想操控自己的生命,而將生命交託於天主時,我們才能在天主的恩寵裡,獲得豐盛的生命。當然,捨棄必定是困難的,確是談何容易。可是,我們若常在天主內,一切都是可能的。況且,我們能夠捨棄,都是天主恩寵的果效。我們藉著天主聖言的光照,使我們能夠醒過來,遂能辨明是非。同時,我們透過聖事的滋養,使我們獲得棄惡從善的力量,從而捨棄罪惡和自我,嚮往天國的美善,更能夠自由的、完全的順服天主的旨意。換句話說,我們是完全被天主的美善吸引,在天主大愛的洪流中,我們的心思念慮,都被天主徹底的聖化了。
因此,我們能夠捨棄,實是與主緊密結合的結果而已。一如聖保祿宗徒所說﹕「我將一切都看作損失,因為我只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為了他,我自願損失一切,拿一切當廢物,為賺得基督……。」
本欄由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溫國光和黃潄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