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逢亂世?!

期數
3719
刊登日期
2015.05.29
作者
吳偉傑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3 月 30 日

記得去年佔中期間,筆者到過金鐘佔領區,看到很多海報和圖像,其中一個印象深刻,就是說「生逢亂世」。對一個X世代的人來說,似乎有點摸不著頭腦,到底這世代亂在何處呢?後來今年初在一個學術研討會上,有講者談到後資本主義時代的風險社會(Risk Society),貧富日益懸殊,年輕一代首當其衝。到早前在一個學習班上聽到在今時今日香港正處於金融資本主義社會,有大資本就有大回報,但年輕人何來大資本?結果無可避免地成為社會中的弱勢一群。也可能是「亂」的一個因由罷!

回想六、七年前,一位朋友要送孩子到英國讀書,但費用昂貴,當時筆者打趣說,眼看人力資本回報愈來愈低,不如用留學的錢作首期買樓,回報肯定可觀得多。如今馬後炮回頭一看,竟然不幸言中,實在可悲。這其實說明了人力資源正不斷貶值。首先是過去二、三十年一些原來封閉的國家如中國、越南、東歐等大開門戶,使人力供應大增,加上全球化的效應,大量勞動力在國際間流動,對勞動回報構成壓力。加上不法之徒乘機剝削,早前報導澳洲工作假期計劃竟成廉價勞工來源,奉公守法的企業卻要面對不合理的價格競爭,便是例子,更恐怕只是冰山一角。同時,資訊和物流科技的發展引發全球性分工,也帶來「去技能化」(deskilling)現象,在在減低工作價值。需求方面,一般成熟經濟體如香港根本增長有限,一向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也明顯放緩,企業競爭劇烈,汰弱留強,勝者通吃,加上全球化及科技發展推波助瀾,令市場日漸集中和形成壟斷,供需雙方的議價能力差距不斷擴大,員工尤其是初出茅廬的年青人更為弱勢。早前報章引述大學資料說大學畢業生長工空缺下降百份之十六,但兼職職位上升七成。這對年青人而言極其不利,不單缺少穩定性和影響發展前途,更且兼職很可能達不到「四、一八」要求,很多福利如病假及有薪年假都沒有,如果以自僱形式聘用情況就更差了。當然這為僱主而言則是有效節省成本和更有彈性運用資源的方案。無奈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就是如此運作,人力和其他生產資源並無分別,有需要時重金聘用,需求不足就像銹鐵和荒地般被棄置,但人是否可以或應當如此對待呢?

另一方面,資產的回報卻不斷上升,土地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但其增值和回報與生產沾不上邊,予人不勞而獲之感,而政府政策卻像本末倒置,辛勞工作賺取工資的都要交稅,但資產增值、股息都是免稅的(近年暫時性的辣招不算),這無疑更強化了分配不公義的感覺,而這不公義卻正好與世代之爭相重疊,所以早前討論全民退保時,有人提議在薪俸稅上加一、二個百份點作財政來源,結果年輕人的反應異常強烈。

前瞻未來,上述情況看不到有改善的趨向,也沒有人提出積極措施,恐怕兩極分化的情況會愈演愈烈,筆者不敢說是否「亂」,但風險明顯地在不斷增加。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