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亦是父母

期數
3718
刊登日期
2015.05.22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5 月 24 日

香港明愛家事調解服務製作了一輯「離異家庭共親職」教育短片,當中有同路人分享:「不想再傷害小朋友,小朋友說,他不喜歡我們吵架!」短片裡的母親憶述七歲兒子對父母爭執時的說話:「討厭我們吵架,每次我們吵架他都想回房間。」「我們會感覺到他很不開心,想哭!」「我很感謝孩子的愛,讓我走過這段日子。」

維繫婚姻的確不是一件易事,近年因夫妻不和,雙方性格不合而離婚的數字不斷上升。未能繼續做夫妻,可以「再見亦是朋友」,但由於之前太多爭執,做朋友也不是易事。

夫妻若有了孩子,作為父母,理性上亦明白應互相合作做好父母角色,不應在子女面前爭執,影響子女心理成長。但有時難於控制情緒,在子女面前爭拗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子女看在眼裏,放在心裏,不能說的祕密,守著一輩子,影響也是一輩子。子女實在不太明白,為何兩個都是自己的至親,會拼個你死我活,影響是對大人容易產生懷疑,甚至不信任。童年不愉快的家庭,或多或少也會對人生、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甚至對別人的信任也有影響!

成年人若能及早正視,為子女著想,少一份執著,多一份對子女的關愛,可減少對子女的負面影響。

「所以父母首要是能夠分得開大人的恩怨及小朋友的需要!」「如果大人有甚麼要溝通的就自己好好地商量。」

這是短片裡香港明愛家事調解主任李簡麗貞女士的提醒。

當然,夫婦如能解決矛盾,重建婚姻是最好的,但最終若然無法一起生活,也要努力做好這份上天賜與作為父母的事職。「再見亦是父母」,說來簡單,做卻不容易。一步一腳印,父母可先慢慢學習處理怒氣,放下執著只是時間問題。成年人總比孩子強,大人先做,讓子女雖然未能在一個完整家庭成長,也能得到父母的愛,讓人生少一份遺憾,多一份關愛,能與分開的父母保持聯繫,穩定地成長。子女的將來,雖然視乎他們的人生際遇,遇到甚麼樣的朋友、老師或重要的人與事,但父母的影響肯定是無可置疑的。

 

 

明愛家庭服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