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客的偽裝和善變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婉嫻,於早前高調地就一名聲稱已經匿藏香港九年的兒童肖友懷召開記者會,成為傳媒輿論焦點之餘,中港矛盾再一次惹起社會激烈爭拗,實在是意料之內。
當日事件曝光後,肖友懷即日獲入境處發出「行街紙」,但其外婆因涉教唆他人逾期居留被捕,獲准保釋。陳婉嫻利用其人脈和關係網,不僅在事前先聯絡好入境處,甚至教育局、學校也打好招呼,安排孩子進行評估,及進課室與學童見面。不少事情都是在鎂光燈下,同一天內進行。不禁令人懷疑,她究竟想幫助孩子,還是上演一場公關秀;這場秀不但引起香港人對新移民更加不滿,本土派的激烈反應更將新移民進一步邊緣化,並將他們推向建制派陣營。
事後不少記者及評論,均指有關記者會的手法有問題,記者會完全罔顧當事人的私隱和權益,亦沒有考慮事件在香港社會引起的整體效果,結果令求助者未蒙其利,先受其害。這只是一宗向議員求助的個案,而不少民間團體亦收到不少類似的個案,如果真心希望協助家人,或解決問題,一般都是按個別事件向有關的政府部門求助,有時為了保障當事人的權益,事前亦會向有關部門透露當事人的個人資料,但一切都應該以求助人的權益為優先考慮。
今次陳婉嫻沒有選擇以此方式處理個案,反而認為將個案放在「陽光」底下,她認為這樣做最理想。可惜,兩婆孫的居所事後被媒體和網民「追擊」,家人又在陳議員的協助下,調遷到另一間公屋。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亦隨即表示,社署會向懷仔及其外婆提供協助。
由此可見,無論入境處、教育局和社會福利署,甚至房署均迅速反應配合,陳婉嫻在電台表示,需要施壓才可迫令入境處做事,這又豈會令人相信?
回顧到一九九九年港人爭取內地子女居港權時,香港終審法院就港人在內地的親生子女的居港權作出終極判決,指他們可以按基本法取得香港居港權,當時工聯會及一眾建制派的立法會議員聯手向特區政府施壓,要求行政長官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重新解釋基本法有關條文。此舉不但令終審庭的判決無效,一眾 港人內地子女的居港權利被剝奪,而且亦架空了終審法院的判決,將香港的法治精神破壞得蕩然無存。
此一時,彼一時,今天中港的矛盾比十多年前更嚴重,中央政府對香港社會的政、經事務「事事關心,凡事插手」,令不少港人不滿,在此情況下,工聯會的議員忽然「推翻昨天的我」,帶同肖友懷高調召開記者會,並與各有關部門「打通天地線」,難怪有不少人懷疑,是次的記者會旨在引起社會進一步分化,甚至是轉移視線,在政改表決的關鍵時刻,企圖左右大局。
社會分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我們有責任化解這些紛爭和平息不滿,有團體帶人前往學校、屋村抗議,透過網絡散布仇恨和虛假訊息,令求助者更被邊緣化,這都是不當的行為,我們絕對無法認同。我們同情類似肖友懷的個案,但亦絕對無法認同陳議員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