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 Voyage!】吃一口,家的味道

期數
3720
刊登日期
2015.06.05
作者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6 月 07 日

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很愛吃!當美食擺在跟前,我便會大大口、開懷暢盡的吃、口中忙著叫:「很美味啊!」⋯⋯家人朋友稱,這就是看見我其中最快樂的一刻!幾年前,當我拿起背包,決定往(未知的)異國去,作耶穌的小使徒時,我在心中向天主奉獻的小犧牲,除了是親情友愛,就是我喜歡的食物:家常小菜、點心、火鍋!

離開了數年,就鍛鍊了一張「飯來張口」的嘴:當前擺著甚麼,便吃甚麼,縱然味道不是我最喜歡的。我才明白,這也是一種「自由」。雖然沒有在家中慣常的美味,但把口慾放得下,便更有心力去思想天國的事、隨天主派遣哪裡便往哪裡、減少埋怨、減少浪費。

雖然,我的心中,對於美食,特別是廣東菜的美味,仍舊是同樣的熱愛。但我發現了一種更能夠奉獻「美味」的方法!

就是為外國的兄弟姊妹和朋友,烹調我喜歡吃的美味!當然,我的廚藝不算巧手,但一些家常的菜色,總可以嘗試;在外地的超級市場,「亞洲╱中國」味道的食材,真是十分有限。所以,唯有加上創意,用西方的食材,造東方的味道!在大節日時,我會造:炒飯、咕嚕肉、春卷、餃子⋯⋯最近還成功造了燒賣!眾人開懷大嚼的時候,比我自己食到美味,更覺喜樂呢!

關於吃,我還發覺,每一個國家,也有我們「家鄉」的味蕾感應:一種想家的味道!對於我來說,是香香綿綿的米飯(外國買到的米,煮出來都是硬硬的,很難有「綿」的感覺呢!)、對於比利時人,大概是香香的炸薯條、波蘭的朋友,是媽媽用盡愛心煲成大大鍋湯、法國人?是家鄉特產的那種芝士、配上紅酒、加上外脆內軟的法國麵包!非洲的兄弟姊妹口味,視乎不同的區域,但鮮紅的辣醬是眾人一致的心頭好!

最近有點感冒、喉嚨發炎了,在床睡上數天,食而不知其味(況且外國人沒有「誡口」的避忌,竟給我端上薯條呢!)。有位法國姊妹依照我的「指示」,給我煲了些白粥,還加上了我爸爸在香港時給我預備,著我要帶往海外的瑤柱!真令我感動極了。我跟她說:「對啊,這才是調理身體所需要的食物呢!」她搖搖頭,表示不明解,她說:「是因為你爸爸給你預備的,才令你的心靈安慰吧?」

也許,所謂「家」的味道,就是被愛的感覺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