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的工程神妙莫測

期數
3721
刊登日期
2015.06.12
作者
譚錦榮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6 月 14 日

在日常生活中,人很多時候會為自己作一些計劃。他們相信自身的力量能克服、並完成不同程度的挑戰!當然,我們並不排除個人努力的成果;但是,我們不可忽略的是人力背後天主恩寵的助佑。在今日的福音中,主耶穌以「種子」的比喻向我們表達出天主的計劃是何等的神妙莫測,讓我們能謙誠地服膺於天主的恩寵!

「種子自長」的比喻只記載於馬爾谷福音,她所強調的是種子內在的生命力、它能如何成長?成長的結果如何?均非栽種者可自決的!試想想:農夫按每天農務的程序撒種、種子自由地落在地裏而生長;農夫可做的只有澆水、施肥、除草,種子能否生長成熟則不是他能控制的!農夫只有信任及忍耐,等待時間的來臨,待收穫的時候才能知道成果:「那種子發芽生長,至於怎樣,他卻不知道,因為土地自然生長果實:先發苗,後吐穗,最後穗上滿了麥粒」(谷四27—28)。然而,主耶穌藉此來比喻「天國」並非人的努力所能達到,而是天主神聖的工程!

雖然,天國的臨現並非人力所能及,但仍需人的合作!正如聖保祿宗徒所說:「我栽種、阿頗羅澆灌,然而使之生長的,卻是天主。可見,栽種的不算甚麼,澆灌的也不算甚麼,只在那使之生長的天主。」(格前三6—7)因此,作為基督徒,我們應在生活上追求內心的皈依、並聆聽天主聖神的低吟,為能自我更新,在內在的成聖及德行成全上,與天主的聖寵合作。因此,這個比喻亦成為我們的鼓勵:一方面,它提醒我們不要自高自大、自以為是,認為生活上所享有的一切只是個人的努力而非天主的祝福。這個現象很多時候會出現在人成功的時候,他們認為成果是應得的、是自身的努力!他們或許忘記了感恩、謙遜、依靠;另方面,這比喻為一些看似失敗者卻是一份鼓勵。他們生活上可能未能結出果實,他們或許懷疑自己的能力、貶抑自我的價值,認為自己一事無成!因此,生活的重點並非內向地指著自己,點算著自己的得失;相反地,我們應面向天主,反思如何在生活與天主的救恩計劃合作!但是,不要想這些必然是一些屬靈的事務才能與天主的救恩計劃合作;實際上,在每人的日常瑣事中,若我們能懷著「互愛」的精神、並為光榮天主而作,我們也正是與天主合作,完成祂的救恩計劃!

 

因此,主耶穌再以另一個「種子」的比喻加以說明:「它好像一粒芥子,種在地裡的時候,比地上一切的種子都小;當下種之後,生長起來,比一切蔬菜都大……以致天上的飛鳥,都能棲息在它的葉蔭下」(谷四31—32)。從這個比喻所強調種子的細小,以加強我們在生活中微小事情上對主的忠信!當我們面對任何經驗時,不在乎己益,只在乎是否能中悅天主。因此,無論是在工作間、在家庭中、在朋輩的交往上,我們均能因「天主的愛」作為推動力,好能在不同境遇中愛主愛人!與此同時,在教會內,我們也應持有同樣的態度:不是追求個人的光榮;因此,不是為滿足個人的渴望。相反地,我們是為愛天主、愛教會,而付出我們的能力,使我們能懷有一份包容、互諒的心為達致教會的共融、人類的皈依!我們便是憑著這份如同「芥子」般的信德,雖然微小但堅定,藉著主愛的灌溉,使之不斷成長,並由此擴闊我們的心胸及視野。正如主耶穌所說:「按照他們所能聽懂的,給他們講道」(谷四33),當我們能「放下」自我,以主耶穌為中心,為愛主耶穌的緣故,面對生命的挑戰及選擇時,我們便不難地了解福音的教導,並能生活福音。同時,為那些天主所特別揀選的,他們更能承擔起天主所交付給他們的使命:「若不用比喻,祂就不給他們講甚麼,但私下裏卻給自己的門徒解釋一切」(谷四34)。如此,我們可以體會到如何能經驗主耶穌對我們的邀請:並不在於參加一些聖經課程、神學課程、教理班、或參加一些講座、聆聽神父講道……如此簡單!這些並非不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個人與主耶穌的親密交往,是當我們單獨地與主密談時,才真正明白祂對我們生命的計劃,並能慷慨地作出回應!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