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座社科院回應教宗
(天美社訊)宗座社會科學院院長表示,他們應教宗方濟各呼籲,在打擊人口販賣方面不停留於學術討論,而是走向實際行動。
宗座社會科學院四月底的大會上,該院院長、英國社會學家瑪格麗特(Margaret Archer)坦言,雖然學院裡的哲學、經濟、社會學、法律、政治、宗教及歷史方面的專家,二十年來出版過無數書籍,但這些書並未帶來重大迴響,故此近年他們透過學術工作,直接支援國際社會打擊人口販賣。
她說這改變來自新教宗上任:「我們有了新教宗,也有了新的行動方式。宗座社會科學院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工作很實際,這亦是我們服務的目標。」學院從一九九四年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成立,到二○○五年本篤十六世當選教宗後,成員也曾詢問兩位教宗可有特定主題想學院研究。
瑪格麗特回憶道,當教宗方濟各一三年當選後,學院一如以往致函恭賀;惟方濟各並非官式地說「感激你所做的工作,請繼續」,而是親自回信:「我希望你們可對人口販賣及現代奴隸制度進行研究,並在考察人口販賣的同時研究器官販賣。」方濟各仍擔任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總主教時一直致力打擊人口販賣及現代奴役,這包括賣淫及強迫勞動等活動。
社科院借助新方式
探討問題 促進交流
宗座社會科學院遂嘗試新方式,二○一三年十一月聯同宗座科學院合辦工作坊,探討販賣問題的嚴重程度及防治政策。此外,社科院許多成員出席了去年四月由英國及威爾斯主教團在梵蒂岡舉辦的會議,會上邀請了人口販賣受害者,並有本地及國際警察,包括國際刑警組織等分享偵測販賣的儀器工具,如能探測貨船上匿藏者的熱能攝錄機。
來自十四個國家的二十五位社科院成員仍會進行學術研究,同時會積極投入實際行動。首先,他們希望說服聯合國及其成員國加入「根除人口販賣」,這是其中一項二○一五至三○年的目標。
其次,成員促請各國政府分辨出自願遷徙的無證移民及人口販賣受害者,後者往往是被欺騙或強迫到外地工作。
第三步是要大力推廣宗教、道德及消費者的教育以減少人口販賣的需求,這涉及娼妓、遭強迫服務的家傭及販賣器官者等;亦要避免使用他們被迫生產的產品,從衣物到鑽石,乃至手提電話零件。
瑪格麗特說,只有終止人體器官販賣,才能令器官捐贈更為普及,她表示已向教宗建議,教會應鼓勵信徒簽署器官捐贈卡。談到這願景,她期望各地政府能實行「不捐贈者」卡,不簽署此卡即代表願意捐贈器官。
談到辨別遭勞役者及童工所製造的產品,宗座社科學院打算與坊間團體合作檢測,而消費者亦應杯葛那些未能證明沒有剝削工人的產品。
有指在這個年代,宗教被視為只屬個人的事,瑪格麗特強調宗座社會科學院希望透過實際行動,讓「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也認同它們所做的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