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教理】教會與天國

期數
3721
刊登日期
2015.06.12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6 月 14 日

今天的讀經一選自厄則克耳先知書。當時南國「猶大」正被巴比倫侵略,大批以民被逼充軍,厄則克耳預言上主所揀選的嫰枝必生長成為以色列山上高大的香柏,成為飛鳥棲息之地。這預示著達味王朝的復興,並藉「耶穌基督」這嫩枝而得以實現。當然,這香柏也成了未來新約教會的預像。

今天的讀經二選自格林多人後書,內容與今天福音的訊息也有著密切的關係──就是天國隱密而逐漸的成長。今天選讀的馬爾谷福音主要記述耶穌的比喻,並以「天主的國」作為其中最重要的主題。值得留意的是,當時聽眾中有很多人根本未能明白耶穌所講比喻的意義,包括門徒們在內,而需要私下向耶穌要求解釋。今天的比喻提醒我們,末日(應許收割)的時間已經到了。天國的成長就好像一粒種子的發芽,是一個隱密的事實,人們不能完全明白和掌握背後的奧秘。另一方面,天國也好像芥子般,起初是所有種子中最小的,但在天主的眷顧下,成長起來卻成為一切灌木中最大的一棵。天國的成長彰顯了天主的大能,而並非只是由於人為的努力。

教會與天國有著密切的關係,但也有著微妙的分別。耶穌降生成人,啟示了天國的喜訊和救恩,並要求我們悔改和接受祂所賞賜的新生命。我們相信藉著耶穌的來臨,天國已在人間開展了。但這天國的圓滿還未實現。信仰告訴我們,當耶穌第二次來臨並帶來新天新地時,天國才達致圓滿。在這現世的旅途中,那帶領、滋養和準備我們邁向耶穌再度來臨和天國圓滿臨現的,就是教會團體了。教會憲章第五節說:「教會是天國在人間的幼芽和開端。」在尼西亞信經中,我們除了向三位一體的聖父、聖子和聖神宣信外,我們也宣信唯一、至聖、至公和宗徒傳下來的教會。為甚麼教會成了我們宣信的對象呢﹖因為教會就是耶穌的身體,而耶穌就是這身體的頭(教理792)。在這奧體內,所有個別的成員與耶穌聯合在一起(教理788),就如在婚姻結合中的二人成為一體,作為頭的基督稱為「新郎」,而作為身體的教會稱為「新娘」(教理796)。

教會的成員被召叫離開過往被罪惡所束縛的生活,並與基督聯合一起在這「聖神的宮殿」內(教理797)。教會這「聚集」的目的,就是讓她的成員們得享在基督內的新生命,即祂的救恩和萬物的更新。當耶穌在世上開展祂的天國並把祂救恩的奧秘啟示給我們時,這更新已經開始了。而耶穌的奧秘也是教會的奧秘。教會憲章第三節宣稱:「教會即基督之國,原在奧秘之中,因天主之德能在世間也看到增長。」一方面來說,教會有形的架構與組織並不完全等同於整個基督的玄奧身體。但同時間,人間的教會與富有天上神恩的教會也不是兩件不同的事物,而是一件複合的真象,包括著人為的與神為的成份。

教會的存在是因為人們需要耶穌的救恩,而教會「至公」的本質直接引申出教會需要把福音傳至普世的使命。正是由於這原因,梵二大公會議再次重申:「大會謹遵著聖經和傳統,強調這一旅途中的教會,為得救是必需的。因為得救的惟一中保和途徑就是基督,祂在自己的身體內,和我們在一起;祂曾親口明白地訓示信德及聖洗的需要,同時確認了教會的需要,而聖洗則是進入教會之門。所以,如明知天主藉耶穌基督所創立的天主公教為得救必經之路,而不願加入,或不願在教會內堅持到底,便不能得救。」(《教會》14)但另一方面,教會也明白救恩的奧跡超過教會有形的架構,因此「那些非因自己的過失,而不知道基督的福音及其教會的人,卻誠心尋求天主,並按照良心的指示,在天主聖寵的感召下,實行天主的聖意,他們是可以得到永生的。」(《教會》16)


生活反思╲實踐

  • 你認為教會與天國之間有甚麼關係呢﹖你會怎樣參與教會拓展天國的使命和任務呢﹖
  • 你認為「救恩」是甚麼﹖耶穌怎樣拯救了你﹖你相信教會內有救恩嗎﹖教會怎樣延續耶穌基督救贖世人的使命呢﹖

 

•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