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景教十字架展覽

期數
3723
刊登日期
2015.06.26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6 月 28 日

(本報特稿)「景教」於唐代隨商旅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成為最早入中國的基督宗派。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今起至年底舉辦的「元代景教銅牌展」見證這個在中國曾盛極一時的外來宗教。

港大美術博物館六月起展出的七百多件元代景教銅十字,是全球最大批的元代景教銅十字珍藏,藏品最初由民國時期的北京英國郵政理事聶克遜所收集,後由利希慎基金會收藏,並於一九六一年贈予港大。

這批元代(一二七二至一三六八年)景教銅十字鑄於中國西北部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每件約三至八厘米高,為平牌高浮雕飾件。其背帶鈕,方便繫於衣服或腰帶上,亦有可能作私人印鑑使用。

景教早期被稱為聶斯脫理派(Nestorianism),五世紀時由聶斯脫理創立,由於其教義跟教會不同而被視為異端。聶斯脫理的追隨者漸而向東方發展,唐太宗貞觀九年(六三五年),聶斯脫理派經波斯(今伊朗)、中亞及新疆(相當於絲綢之路) 傳入中國,稱為「景教」。

天主教於元代藉著孟高維諾總主教(G. Montecorvino)傳入中國之際,景教亦發展蓬勃。目前天主教會與從景教發展而來的「東方亞述教會」保持對話,並於九十年代就基督論發表共同聲明。

原來香港也有景教的標記,香港中文大學長期展出明朝天啟五年(一六二五年)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原拓本在該校圖書館保存,中大崇基學院校徽也是取材自景教十字架。

元代設專門機構 管理景教天主教

六月舉行的展覽記者會上,港大文學院馮錦榮博士說,景教於元朝時也稱為「也里可溫」,蒙古語意為「有福份之人」。他指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六年(一二八九年),元政府在中央設置了專門機構,掌管基督教主教、僧侶、司鐸、修士和也里可溫十字寺祭享等事務,對象包括天主教。

景教借佛教外觀融入中國

馮錦榮稱,景教於唐朝傳入時期披上佛教外觀,讓中國人易於接受;宗教用語亦趨「本地化」,把教堂稱為「寺」,教士稱為「僧」。 

因著對中國文化的調適,這批景教十字架的特別之處,是同時具備基督宗教及佛教圖案。所有銅十字皆經澆鑄而成,模具亦只用一次,故每件銅牌不盡相同。馮錦榮說,景教十字四臂始於同一中心,如陽光放射,以迎合景教中文譯名的文義,即「光明的宗教」。 

上述銅十字可從風格上分為四類,絕大部份因呈平頭或圓頭的十字架形,而被貫稱「十字」,其他則採用動物圖形,以鳥形為最,還有兔形和魚形。

研究摩尼教及景教的澳洲麥考瑞大學、景教學術會議主題演講嘉賓劉南強教授指出,元朝期間,景教徒多為蒙古人和回鶻人,其中中東商人教徒更在泉州經商,故此研究景教須鑽研古代的回鶻文獻;而元朝覆亡後,景教亦隨之而在中國消亡,未能落地生根。

適逢景教傳入中國一千三百八十年,本年更為香港大學中文系(現稱為中文學院)羅香林教授《唐元二代之景教》出版五十年之金禧誌慶,港大建築學系龍炳頤教授說,這次景教學術會議及銅牌展覽既慶祝港大第二個百年,也藉此讓香港大學成為景教的研究基地,並承接前人的宗教研究成果。

與此同時,港大及中大於六月初合辦景教學術會議,來自各地的學者分別從藝術、科技、宗教思想等角度探討景教對各地的影響。(鄧)

展覽安排詳見香港大學

美術博物館網站:http://www.hkumag.hku.hk/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