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上路
大家今次看到我的文章時,我已身在羅馬一個月了。又一次在外地生活,又一次有機會重整自己。有了以往在外地生活的經驗,各樣適應也快了一點。畢竟來羅馬是生活,而不是旅遊,所以心態上總要有一些調整。若是來旅遊朝聖,你知道自己不會待多久,所以不太著緊要認識一些生活瑣碎的小事,例如在那裡買菜、那裡買較便宜的東西、怎樣乘車,更重要的是你不用太著緊要學語言。但我來是為讀書,也不忘體驗一下總院的國際性生活,當然也順便認識一下不同文化、信仰的源頭,好使自己在學習語言上有點幫助。
我初來羅馬時是住在總院團體,忽然有一天很感慨地發現在國際性傳教修會中,語言實在太重要了。在首兩個星期,剛碰上一個為法文區姊妹辦的朝聖團,她們都是來自法語區或在該區傳教的,如越南、非洲、波蘭等等。由於我懂法文,所以能與她們多些分享。我發現,溝通多了,世界自然會細一點,對修會的歸屬感也會多一點。總院真是一個聯合國,每位姊妹以她們不同的文化特色,生活修會的精神,因此你甚麼都可以講,因為沒有人熟識你的文化以及你怎樣處事;人家對你也非常感興趣,當然,你也得參與別人的生活,不恥下問,多點了解,豐富自己之餘也豐富他人的生活,相信天國也是這樣!
今天是四旬期第五主日,福音正好提醒我們耶穌是生命之主。不論我們到了那地方,遇上了甚麼人,當我願意進入他人的生命時,在彼此開放中便會發現天主的足跡,也會看到天主計劃的奧妙。一天與一位越南的老修女共進早餐,她差不多八十多歲,還很壯健,是參與朝聖的其中一位。她分享到她是從馬達加斯加乘船往越南時,轉衣入初學的(以往入初學時是換上另一件會衣,稱轉衣禮)。同桌共吃的有不少像我一樣年輕的,大家都對她的經歷很感興趣,她便滔滔不絕地分享她的經歷。跟不同修女分享她們的經歷,同時也鼓勵著自己的傳教生活,生命的互相交流,一切都在基督內完成,這是何等美好的事!
昔日因著巴貝耳塔,天主混亂了人的語言,使人從地面上分散(創十一1﹣9),今天基督進入了我們的生命,使失落的人再次回到天主的大家庭,更使我有機會感受到在修院裡雖然說不同的語言,但仍屬一家的感覺。在新語言的環境下,讓我們彼此代禱,重新上路。
本欄由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溫國光和黃潄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