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亡母 談永生
本主日的福音提醒我們「基督是真理,道路和生命,只要信從祂,必獲得生命。」這篇福音,令我回想起家母離開的時候。
家母在去年最後的一天:十二月卅一日下午五時,完成了在世九十一年的工作,回歸父家。在過去的兩年間,她努力與癌魔戰鬥,離開的時候,無論形體和精神,均被折磨得頹喪和疲憊。
理性上,我很明白:對一位九十高齡的老太太的離開,是必然的情況,何況她正與一個強敵在作戰中,她的離開,於好而言,可能是一件好事,因她不再需要受肉體上的痛苦;對她身邊的照顧者來說,可以說是一種解脫。在她生病的日子裡,我每星期都探望她兩次,和她吃飯,她有參加病人小組,但她不喜歡佣人陪她去,故此,我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時間,陪她一起參加。每個主日,她希望能到聖堂參與彌撒,我也每個主日和她一起上聖堂;對和她一起生活的小弟而言,他在照顧上更辛苦,在母親生命的後期,她經常無緣無故地致電小弟,說三道四的,最後想他立刻回家陪她,否則電話響個不停,為免攪動她的情緒,小弟每每接完她的電話,便立即放下工作,回家看她,我想家母的離開,對我和小弟是一份解放。
然而,我情緒上,卻是另外的一件事,家母的離開,於我而言,是大段感情的永久撕裂,在過去的分享中,我也曾提過我與母親的關係,她帶領我認識天主,安排入讀天主教學校,在下雨天,她怕我跌倒,總是揹著我上學,自小體弱多病的我,總是她帶我看醫生,後來我的腿動了手術,要做物理治療,她就帶著午餐,和我一起在醫院的等候區吃。從那時開始,深厚的母子感情自孩提時候已經建立。家母回歸父家,心中感到萬分的傷痛,每次洗澡的時候,便想起兒時她為我洗澡的光景,吃午飯的時候就想起一起等物理治療的情景。突然間,我不喜歡到灣仔,因為她最後在灣仔一間醫院離開的,每次走在灣仔的街上,總是回憶起她離開時的情景。
人是奇怪的,明明理性上接受了家母的離開,但感性上卻縈繞著與她的過去,無論吃飯,上街,洗澡都想起她。很奇怪,感覺最不舒服的是朋友、同事和主內弟兄姊妹的安慰,總覺得他們的安慰觸不到我的痛,他們只在我的理性層面撫慰,完全觸不著感性的一面。我原本就是一個輔導員,經常教導年輕的輔導員工作技巧,更強調針對感性層面工作的重要性。現在,我切身感受這種需要。
我深信家母已在天上為我代禱,她在最後的日子裡,做了臨終傅油,辦了告解,領了聖體;她的一生,努力為家庭,為子女,在信仰上,她樹立良好的榜樣,要我們做天主的好子女,危難時依靠主。母親,他日在父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