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來關於Action Song之我見

期數
3725
刊登日期
2015.07.10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7 月 12 日

「海星」與「慈青.浩」兩人分別在五月三日及廿四日在讀者心聲投稿,令筆者也想寫一點淺見,只因事忙未能抽身。本人覺得Action Song其實是不符合禮儀精神的,感恩祭既是祭獻亦是宴會,但中心總是耶穌基督,試問一個莊嚴的聚會,一群教友唱著流行曲調的詩歌,然後隨著音樂手腳舞動,那焦點豈不是轉移了?不獨是Action Song,其實在禮儀中做話劇也是不當的,筆者參加某堂區的子夜彌撒,兒童做話劇後家長不斷舉相機拍攝,彷彿那不是感恩祭而是表演,《天主教教理》所說「禮儀是基督與其奧體教會的神聖行動」,被這些「禮儀實驗」破壞了。 

Action Song何時出現在禮儀當中呢?恕筆者寡聞而不知道,但這做法實與基督新教的福音派崇拜很相似,他們也是喜歡在崇拜中有敬拜隊領唱,而且手舞足蹈地鼓勵會眾跟著做,他們的崇拜觀念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營造的是弟兄姊妹的溫情氛圍,因此他們重視小團體生活,聖餐禮每月一次;反觀我們天主教的感恩祭,首要就是令會眾對天主有敬畏之心,與新教的橫向崇拜觀是差天共地,從禮儀中表述天主偉大的創世工程,以及從聖體聖事中顯示基督贖世之愛,這種縱向的崇拜觀念,曾經感動萬千願意跟隨主的男女獻身事奉,筆者也是在每次神父舉揚聖體一刻,受到啟發而踏上辨別聖召之路。 

Action Song是否無可取之處呢?筆者就不會否定它對青年的吸引力,而且現代旋律配上有意義的歌詞,對於鼓舞信友的心火是有效的,祈禱會、敬拜聚會等可以採用,但真是不要用在神聖的彌撒當中。最後值得一提是,有人覺得非洲教會都有禮儀舞蹈,為何香港教會不可以效法呢?筆者之愚見是華人社會沒有這種文化表達,除非是《周禮》古代祭天之舞,但這是需要將之修正至符合信仰原則,還望禮儀神學家們多加努力啊! 

吉田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