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分享

期數
3727
刊登日期
2015.07.24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7 月 26 日

為協助精神病康復者重投社會,明愛賽馬會荔景社會服務中心樂道坊於二OO四年成立包餅製作訓練工場,名為「明愛天糧包餅工房」。為康復者提供就業及職業培訓機會。「天糧」的名字源於聖經「出谷記」,指天父賜給古代以色列人的食糧,一些可作食物充飢的種子從天上降下歷時四十年之久,讓昔日在曠野中生活的以色列民族得到飽足。「天糧」蘊含了天父對世人恆久的愛和永不止息的恩賜之意。

為了讓殘疾人士有更多就業機會,政府在二OO一成立了「創業展才能」計劃,透過撥款作為起動基金,協助非政府機構開設小型企業╱業務,確保殘疾人士可在一個經細心安排及共融工作環境中真正就業。明愛「天糧」正是受資助其中之一項計劃,也是首間以烘焙業務為精神病康復者及其他殘疾人士提供就業及職前訓練之社會企業。「天糧」聘用了經驗豐富的麪包師傅,負責培訓及教導康復者認識麪包製作過程及學習有關技術,並鼓勵一些有興趣及能力參與烘焙工作的康復人士,受聘為正式僱員,踏上正式公開就業的路途。經過多年的營運努力,「天糧」普遍得到客戶群的認同。今年,「天糧」更獲得社會福利署「創業軒」頒發為十大社會企業獎項。

最近,為籌備每年一度之「明愛暖萬心」慈善晚會,楊鳴章輔理主教陪同明愛特殊學校一位準畢業同學子健,來到「天糧」工房學習製作立體卡通曲奇。「天糧」的學員把自己所學到的製餅技巧與楊主教及子健分享,更一起發揮藝術創意,製作了別出心裁的曲奇。同學子健透過這次工作體驗,很實在地感受到踏入成人生涯的挑戰及工作的意義。「天糧」業務的使命,除了協助精神病復康人士覓得生計之外,更讓他們有機會發揮自我,進階成為指導員,輔助工房導師安排烘焙工作體驗活動,讓健障學生在包餅製作過程中,更認識自己和明白到每一個人均各具天賦;而彼此融和的接觸及相互學習分享,也反映出愛的服務能打破傷與健的界限。

「天糧」為弱勢社群創造就業培訓機會,協助他們融入社區生活。社會人士持續的支持至為重要。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