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治療與智障人士康復工作

期數
3727
刊登日期
2015.07.24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7 月 26 日

園藝治療最獨特的地方,是利用植物為媒介,透過栽種或活動,促進人於身體、社交、情緒、認知上各項的發展,達致治療的效果。近年,明愛康復服務轄下其中之樂謙展能中心及樂敬宿舍亦開始運用了「園藝治療」作為介入之輔助治療,為一些有長期痛症的智障及肢體殘障之服務對象推行「好好愛自己」的園藝治療小組。

復康工作人員首先為每位小組組員作出評估,了解他們的能力和個別需要,再訂立適切的目標,務求達致治療果效。為提升參加者的興趣,活動內容設計多樣化,包括種植食用植物、扦插盆栽、插花、製作乾壓花手工藝品等,並特別加入多感官刺激的元素,例如採用一些有香味的植物及顏色鮮艷的花材,以紓緩痛症帶來的痛楚及負面情緒。每次小組聚會也會鼓勵組員互相分享,除了能促進社交互動之外,亦鼓勵他們表達箇中樂趣、感受及領悟。

在推行園藝治療小組的過程中,亦曾與一些社區伙伴協作,包括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樂華綜合社會服務處及聖約翰救傷隊少青團等。多名中學生義工曾協助智障及肢體殘障組員到九龍公園綠化教育資源中心、都市綠洲參觀及共同於社區園圃種植蔬菜,組員們不但有機會親近大自然、舒展身心,更開心的是認識到一群充滿朝氣及有愛心的義工,促進關愛及傷健共融的精神。

園藝治療小組的其中一位組員阿慧曾分享:「過往我一直受到關節痛的困擾,有時感到不快樂,自從參與園藝小組後,喜歡參與其中,漸漸忘了痛楚,整個人也舒服多了,更開心是可以與朋友分享樂趣。」另一位組員阿文,平日對周遭環境不感興趣,表現頗為被動,但他在園藝治療小組內,卻表現積極,主動與人接觸。工作人員也發現,當智障及肢體殘障人士身處大自然的時候,身體會自然地、無拘無束擺動著,並流露出歡愉的情緒。所以,當大家感到身心疲倦的時候,可到郊外走一走,從大自然能量中洗滌心靈,相信亦有助促進身、心、靈健康。

 

• 明愛康復服務 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