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報紙回收

期數
3660
刊登日期
2014.04.11
作者
黃宗顯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4 月 13 日

免費報紙的出現,讓很多人有了新工作,每天在免費報紙派發點附近,例如港鐵站外,或天橋出口,總會見到一些人伸出手來,向路過的人示意接收免費報紙;有些人看完手上的報紙,又不想找垃圾箱或環保回收箱,便會順道把免費報紙交給伸手的人,而這些人大多數是年長的女士。她們每天一早起來,拿著一些大袋,到同一地方收集報紙,拿回來的報紙不是自己閱讀,而是將它們送到環保回收商,把報紙上磅,根據重量,可賺取一些金錢,現在有回收商設定的價錢是一公斤一元。

有時候,見到瘦弱矮小的老婆婆,面前放了一堆堆報紙,旁邊又沒有運輸車,自然令旁人擔心老婆婆是否有能力攜帶那些報紙,害怕具重量的報紙會令她受傷。看到這樣的情景,大家可能會想,究竟老婆婆是否有經濟困難,缺乏家人經濟上的支持,所以需要賣舊報紙維生呢?賺取那少量的金錢,又是否足夠她們維持生活呢?

一名上了年紀的女病人,每次覆診皆由幾名子女陪同前來,因為子女都是已婚和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所以老婆婆是獨個兒住的。雖然老婆婆能夠處理日常的起居飲食,但子女們還是擔心她,所以時常探望她。另外,多個子女時常給她家用,除了足夠她的日常生活外,也有多餘的金錢給她儲蓄,以及出外娛樂。但是,她有時拒絕收取子女的家用,堅持自己有足夠的積蓄;另一方面,她卻繼續在街上接收報紙,然後拿到回收公司去,賺取少量金錢。當她被問到是否不夠錢用時,她卻否認,只說:「怎能錯過賺取金錢的機會呢!」

說罷,她伸出雙手,展示她手上的舊傷痕,並說:「這是因處理舊報紙回收時而弄傷的。」有一次,她拿著一袋準備回收的免費報紙,忽然人有三急,要到商場的廁所解決,因為報紙袋太大,她便把它放置在廁所外;解決完畢,離開廁所,她發現自己的報紙袋不翼而飛,馬上還顧四周,見到另一名婆婆拿著她那袋報紙,便立刻上前跟那婆婆理論,婆婆不肯歸還報紙,兩人起了爭執,在混亂中,她抓傷了婆婆的臉頰,途人見到後報警,她便因這事被控而需要上庭。

因為免費報紙,而導致身體受傷,與人爭執,甚至被捕上庭。一連串的不幸事件,沒有改變她報紙回收的行為,在足夠的經濟能力下,她依然繼續每天在公眾地方,伸手問別人拿取報紙,然後帶去回收。

這是一個香港的特別現象,是免費報紙帶來的另一種工作。一名老人,站著幾小時,然後攜著沉重的報紙前往回收,每天只賺取少量金錢,這是一種常見的社會現象。但是,為了那少量的金錢而弄傷身體,是十分不明智的。假如家裡的長者有這種行為,請跟他們談談吧!

 

 

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