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慈幼會江志釗神父晉鐸銀慶

期數
3726
刊登日期
2015.07.17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7 月 19 日

「原本我立志成為教師,最後卻當上了神父。」晉鐸二十五年的慈幼會會士江志釗神父說。多年來他透過靈修培育陪伴青年成長,以他對聖體的熱愛影響青年,回應他晉鐸時的承諾:「善牧為羊、奉獻一生」。

本年六月十六日是江神父晉鐸銀慶,當晚他邀請教徒到主教座堂參與感恩祭,同為他晉鐸二十五年祝福祈禱,此前於六月十四日到澳門粵華中學分享他的聖召歷程。

江志釗自小學三年級起在慈幼會的學校念書,從小的志願是當國文教師,後來他每天都見到神父和修士與學生一起打波,便希望成為體育教師,「他們經常在操場與學生玩樂,打成一片, 看到修士們從心中所流露的喜樂,更令我感到做神父也不錯。」

然而,家人一直反對他信教,他共學了四次道理,直至中七那年終得家人允許領洗。領洗後他在北角聖猶達堂參與青年團體,尤其喜愛禮儀生活,「我每天早晚都參與彌撒,加入歌詠團,很快便學懂了《頌恩》中的所有聖詠。」

江在浸會學院修讀社工一年後,一九七五年赴美攻讀大學,四年間他感謝身邊的人,包括神父、接待家庭對他的愛和照顧,更影響他立志回應司鐸聖召。

完成大學,他返港後在慈幼會屬校教書,八〇年加入慈幼會,八八年宣發永願,九〇年晉鐸。

在十年的司鐸培育中,他曾被派往澳門及香港照顧寄宿生和教學,「在寄宿部每天與學生一起生活,從相處中逐步影響青年,陪伴他們成長」。

「我能走過廿五年的鐸職之路是得到天主的引領。」他說,早在接受司鐸培育時,他已渴望能在靈修方面發展,終於在晉鐸六年後長上安排他專務靈修、培育人格成長的範疇。

他曾赴印度修讀為青年辨別及推動聖召的課程,九六年到美國修讀靈修碩士兩年,專研讀依納爵神操,幫助青年的靈修與人格整合。

他曾在澳門推動聖召,並有四年專職在港的慈幼會備修院推動聖召及青年牧民;帶領香港大專生在復活節及聖誕節到中國韶關的清貧地區參與服務和靈修培育;召集修會屬校的學生參與青年活動,培育未信教的學生成為教徒等。

他在澳門服務十多年間,擔任澳門粵華學校宗教教育主任,後來兼任修會團體院長。

自一九九三年,江神父開始與青年一起參與世青節:美國、菲律賓、法國、羅馬、加拿大、德國、澳洲、西班牙、巴西等地的世青節他也參與其中, 最令他高興的是從陪伴青年參與世青節時,見證不少青年在信仰上的轉變,有的更燃起修道念頭。

他形容世青節是一個生動活潑的避靜,亦回應慈幼會會士愛與青年一起的使命,「青年放下日常生活與天主相遇,那種與全球信徒青年聚集一起的震撼感,充份展現了教會的普世性,這一切為青年而言是難得的經驗」。

五年前江神父回港服務,並開始不時到天主教中小學推動朝拜及明供聖體、提供靈修培育,為學生辦修和聖事等,現時他每月第四個週五晚上,在九龍鄧鏡波書院舉行三小時朝拜及明供聖體,讓青年更懂得親近聖體。

回想服務青年的過程,他想起第一次參與美國世青節時的主題:「我來,卻是為叫他們獲得生命,且獲得更豐富的生命。」(若十10)他感覺這話非常切合他的牧職生活,「我希望讓更多人知道,若沒有天主的生命,不能圓滿人的生命;天主在人的心中,能使人更為成熟。」(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