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校心理學家朱可達
(本報訊)信徒心理學家朱可達博士,近年在學校推動靜觀訓練(靜觀「Mindfulness」,又常稱為覺醒),教授學生平靜下來,提升學生的專注力和正面情緒,亦有助減壓及提升人際關係。
朱可達是九龍華仁書院及香港華仁書院駐校心理學家,亦是香港大學心理學系榮譽助理教授,早年修讀博士學位時以學生靜觀訓練作研究題目,後來把靜觀訓練伸延至教師和家長。
他說,靜觀有助提升專注能力和減壓,整個訓練共八星期,學生要每天進行三個正規練習:即靜觀呼吸、身體掃描,以及伸展練習。他說,訓練中,學生先讓自己平靜下來,專注呼吸,同時覺察自己的身體,狀況等,「完成八週練習後,會發現如何照顧自己身體的需要」。
此外,靜觀能提升人際關係,當中的「祝福練習」,先祝福自己,繼而祝福自己愛錫的人,以至周邊或不喜歡的人,培養感恩之心。
他說,有學生進行「祝福練習」後,改善與同學的關係,更嘗試寬恕他人。
朱可達舉例說,曾有學生每當提及亡兄便情緒崩潰,原來他一直把兄長的死視為自己的過失,完成訓練後,他回看個人經歷,懂得自我憐惜及接納,最終能接受喪兄的事實。
他亦有為育有智障子女的家長進行靜觀訓練,這些家長因壓力導致身體出現痛症,甚或以責備去管教子女,靜觀訓練令家長覺察個人需要,「要學習先停一停,給自己空間反思生命,再作出令自己開心的事」。
他為家長進行訓練時,會引導他們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由此而發現其歷程如何影響了他們管教子女的模式;他認為家長學習靜觀,對其情緒及育養子女也有良好的影響。
本身是九龍華仁舊生及基督生活團成員的朱可達,期望以心理學的專業融入信仰,剛過去的學年他在九龍華仁書院培訓近二十名教師帶領靜觀訓練,由教師在部份班級作試點,準備於本年九月新學年起在全校推動靜觀訓練。
朱可達說,教師每天在午飯後向學生進行十分鐘「意識省察」,帶領學生以信仰角度去感恩、意識個人情緒,思考個人與天主的關係等,「讓學生面對正面或負面情緒,若有不足時懂得接納自己」。
他期望能把靜觀訓練推動成學校文化,培養學生經驗靜默,覺察個人內在的世界,懂得以「回應」代替「反應」,「靜觀助我們在生命裡騰出空間,作出反省及選擇後再回應」。他說,靜觀訓練需要不斷實踐,才能放下雜念、活在當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