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顯主榮

期數
3728
刊登日期
2015.07.31
作者
譚錦榮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8 月 02 日

在今日的社會,人在生活上有很多不同的追求!他們總希望這些渴望能得到滿足,為能確定自我的價值。這些渴望可能是物質上、精神上、關係上;然而,在這份渴望得到滿足之後,生命能否得到成長?或因這份滿足而被束縛形成反效果?事實上,人很多時候只追求事實的表面,而忘記了事實的內在價值!在本主日的福音中,主耶穌面對這些跟隨祂的群眾時,便指出了他們內裏的心態:「你們尋找我,並不是因為看到了神跡,而是因為吃餅吃飽了」(若六26)。

在信仰上,你所懷有的會否也是同樣的心態?我們相信主耶穌基督,為能祈福免禍、為使子女能入讀天主教的學校、為怕受罰……。所以,我們希望主常在我所掌握的經驗中;否則,我們便失去了與主同在的安全感!然而,我們所做的一切是否配合上主的計劃?很多人在生活上均很忙碌:工作上、家庭的照顧上、個人興趣的陶成上、信仰團體的服務上,他們使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被填滿,沒有空白的時間;但是,如此的安排是否真的能成就天主的計劃?主耶穌提醒我們:「你們不要為那可損壞的食糧勞碌,而要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糧勞碌」(若六27)。這可能是由於我們只體會到物質生活的需要及滿足,而對精神生活反而不太著意!事實上,在信仰團體中,不少信眾所強調的是服務、是人際間的情誼,而非屬靈上與主親密的關係。這種返堂區「服務」的心態,使一些信眾形成沒有「服務」便不需要返堂區!他們也不會想起聖堂內有主耶穌的親臨,主耶穌不是被關在聖體櫃中,而是在那裏等待我們,與我們細訴生命的心曲!

由於主耶穌向門徒們指出要為那「永生食糧」而勞碌,故群眾便要求主耶穌:「我們該做甚麼,才算做天主的事業?」(若六28)這實在是一個很好、且很重要的問題:當人作出選擇時,他們均會認為是最適合的,是與天主救恩計劃合作的;然而,我們在作選擇的過程中,是否真誠而坦蕩地開放自己,作出「明辨」,為能回應天主!當然,群眾詢問主耶穌時,他們問題的背後,懷有他們對猶太經書及法律對事奉天主的一些要求。但是主耶穌卻回答:「天主要你們所做的事業,就是要你們信從祂所派遣來的」(若六29)。因此,天主的事業就是天父在信眾心中所賜下的恩寵,為使他們能相信主耶穌。其中,包含著兩個因素:(一)天父主動在我們內心工作,使我們能信從主耶穌;(二)我們的工作為能讓天主的恩寵在我們內活動,好使我們能明認主耶穌、永生之源。

因此,天主的事業並非個人的事業、並非看事效成果、而是看內在與主耶穌的關係。今日,當我們時常「量化」、「事效功能化」事情時,便很容易忽視了事情的「質素」及「深度」。若我們因為守誡命而每個主日參加彌撒、領至聖聖體,但在生活上未能活出因與主契合而渴望的皈依;那麼,我們便未能完全活化至聖聖體所帶來的恩寵。因為,藉著領受至聖聖體,我們正在宣認一項真理:主耶穌就是生命之糧,祂藉著降生人間,作我們的典範、祂以愛的行動及教訓,讓我們體會祂就是愛!因為愛,祂為我們犧牲在十字架上,並為我們留下愛的盟約,藉著領受生命之糧,使我們的生命得到轉化,而與祂結合,進入永生。如此,我們便回應了上主創造我們生命時的邀請:經歷人生短暫的物質生活、經驗了互愛的關係,最終回歸到祂的懷抱中。這份「歸位」成為了我們生命的動力,亦體驗了生命並非為個人而活,實在為光榮天主而生。

正如主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食糧;到我這裏來的,永不會饑餓;信從我的,總不會渴」(若六35)。這並不是人力所能達到的體會,而是天主所給與的信德,才能使人進入這奧秘之中。正如,若人只追求滿足個人在物質世界的成就,他所能享用的快樂只是短暫;若他追求的是精神的滿足,則他所享有的是永恆的福樂。因為他將能分享在主內天父的光榮,而他在生活中所活出的只為「愈顯主榮」!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