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義、平等、博愛的「復活」
謹祝大家復活節快樂!復活節是基督信仰的中心。寬恕使四處逃遁的門徒再次圍繞著復活的上主,基督派遣他們向眾生宣揚慈愛天父的福音。而天主教會依然秉持,每個主日都是復活節。
人們對復活節有甚麼看法?讓我們從厄瑪烏門徒的角度來理解復活節。耶穌曾經努力以革新的教誨和想法,挑戰現行的猶太法律和掌權者。他挑戰安息日的法規;他使天主更靠近人,啟發他們稱天主為「父」,這個稱呼為猶太掌權者來說當然是褻瀆。羅馬人受到自稱是宗教代言人的猶太掌權者的施壓,被迫作出反對耶穌的裁決。這是得到支持、國家監督的殺人罪。
耶穌為受難復活賦予神聖的意義。其一生的人性幅度,被釘死在屈辱的十字架上。然而,其神聖的幅度卻也在那裡開展。
領袖有時會遭自己人暗算。自古,暗箭傷人是掌權者用來消滅敵人聲音的手段。在《舊約》和人類歷史中,例子相當多:加音對弟弟亞伯爾;亞巴郎的妻子撒辣依對婢女及其所生的兒子依市瑪耳;撒烏耳對達味;布魯圖司對凱撒;狂熱的印度教徒對甘地。這類殺人罪行罄竹難書,在我們當下社會發生的,更比比皆是。
復活故事是劣勢者回歸的故事、是昔日耶穌所宣揚的理想的復活;用聖經比喻來說,就是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復活來自天主的恩典,因為耶穌並非注定被死亡永遠打敗。從人性角度來說,耶穌所奮鬥的理想值得延續,有人認為耶穌所宣揚的理想應當長存下去。人們對他的非難指責包括:教誨違背傳統;挑戰宗教習俗和當權者;煽動人們破壞法律;自稱為王;還有褻瀆神祇:稱天主為「父」。
接近政治權術圈子的人士當然明白到:非難指責往往是煙幕,以掩飾陰謀背後的真正動機。耶穌告訴人們稱天主為「我們的天父」,對聲稱憑上天聖意而擁有權力的人來說實在是一大打擊。這褻瀆神祇的說法損害了猶太掌權者獲得權力合法性的資格。稱天主為「我們的天父」使人人平等。如果人人成為天主子女,就沒有任何人可以在天主面前變得更平等,從而直接獲得神權的授予。
簡言之,耶穌抨擊權力中心,而後者在社會軟硬兼施,假造民意。在那些並非按照人民意願統治的政權裡,法律往往變成霸權的工具。即使在猶太人當中,他們所制訂的法律,會為政治和宗教掌權者鞏固曖昧不明的合法權力。
我們確實注意到現今社會所出現的情況,幾乎與聖經時代一模一樣。比如,宗教極端主義主張以含混的宗教威權確認他們的暴行,他們的最終目標是不容挑戰的政治權力。我們不應無視在政府、社會和教會等領域中使用這些手段。因此,教宗方濟各提醒我們要抗衡「意識形態殖民化」。
復活節是喜慶的節日;慶祝復活是充滿喜樂的事情。如果我們的平等、正義、博愛從未提早死亡,那該是令人更添喜樂的事情!基督徒團體慶祝復活節的同時,更要致力於維護靈性和社會價值觀,因為耶穌正正是為了這些價值觀死亡和復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