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墳
現代人對於產品的銷售講求宣傳及市場推廣,因此產品製造商會花費很多金錢在這些運作上。一些受歡迎的明星或公眾人物,便成為了代言人。他們看似與這些產品連上關係,但實質的事效,則要看是從那一個角度、及那一個準則!雖然如此,「明星效應」仍是今日社會常用的手法!
但是,本主日的福音,描述主耶穌復活的事蹟時,卻以一種出人意表的方法來表達出來:主耶穌復活的第一個見證人是一位女性:瑪利亞瑪達肋納。這是在當時以男性主導的猶太人社會中的一個突破,亦指出了復活主為人類生活帶來的更新!她在看見主耶穌復活的境況時,所表達的便是「不知道」、「不明白」:「有人從墳墓中把主搬走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那裏了」(若二十2)。這也許是一般人的反應,不見了便是被人搬走了!換過來說:看不見便是沒有出現!事實上,很多基督徒面對他們的信仰時,也是希望能得到他們所渴望的;若得不到,他們便會懷疑天主是否存在?天主是否真的愛他們?但是,天主滿溢的恩寵是不斷地傾注入我們的生命中,只是並不必然地與我們的渴望完全配合!因而,當我們嘗試「自我空虛」時,我們便能體會到天主恩寵的臨在;相反,若我們有所執著、堅持,我們便會處於迷茫中!瑪利亞瑪達肋納到墳墓時,她堅信主耶穌的遺體在墳墓內;因此,當她見到:「石頭已從墓門挪開了」(若二十1),她便出現了內心的迷茫!
另一方面,當她向兩位門徒報告後,這兩位門徒亦滿心疑慮:這事怎能發生?因此,「伯多祿便和那另一個門徒出來,往墳墓那裏去」(若二十3)。他們渴望求證:一方面是這個女人所說的是否真實?另一方面,空墳是否真的!「兩人一起跑,但那另一個門徒比伯多祿跑得快,先來到了墳墓那裏」(若二十4),這裏表達了一份對主耶穌熱切的渴望:那位主耶穌所愛的門徒比伯多祿跑得快;因為當你越渴望天主時,你對追求祂的動力也越大。因此,堅定的信德是建基於全備的愛德:當你越愛天主時,你便越堅信祂;當你越堅信天主時,你的行為便會持續地趨向祂,並願意與祂結合為一!雖然如此,這位門徒比伯多祿走得快,先到達墳墓前,但他仍讓伯多祿先進去。他表達了願意按「教會的權威」而相信:因此,當伯多祿進去並看見了一切之後,「那時,先來到墳墓的那個門徒,也進去了,一看見就相信了」(若二十8)。
他們看見了甚麼?「看見了放着的殮布,也看見耶穌頭上的那塊汗巾」!(苦二十6)他們相信的又是甚麼?主耶穌的遺體被挪走了!這就是說:他們相信了瑪利亞瑪達肋納的報告!「這是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耶穌必須從死者中復活的那段聖經」(若二十9)。事實上,教父們在註釋這段經文時,給與我們一些很重要的線索,讓我們知道主耶穌的遺體不是被盜的:按若望福音的記載「那以前夜間來見耶穌的尼苛德摩也來了,帶着沒藥及沉香調和的香料,約一百斤⋯⋯照猶太人埋葬的習俗,用殮布和香料把祂裹好」(若十九39—40)。如此,殮布因著這些香料粘著主耶穌的遺體是很難撕開的!試想想一些盜墓賊會不會花時間將如此難撕開的殮布撕去,並把汗巾捲著放在另外一處!若是盜墓應盜取所需後,盡快離開現場。然而,當主耶穌復活時,天主將祂在世上那謙卑的可朽壞的身體,轉化為光榮的身體;故此,祂便離開了這些為保護遺體的帶有香料的殮布,邁向復活的新階段。藉此,復活主顯現給婦女們及門徒,見證天主的大能及對世人的慈愛!
「空墳」為我們每一位基督徒均帶著很重要的得救訊息:主耶穌從聖母瑪利亞的胎中,因著聖神的德能而進入世界,將光明照射寰宇;同樣地,主耶穌從墓穴的黑暗中,因著天主的大能,復活起來,進入永恆的生命,為世界帶來希望,使世人得以重生!在空墳中,那可朽壞的身體不見了,提醒我們在現世生活中應為主而捨棄、放下一切生活的重負;遺留下來的殮布則讓我們體驗輕視世物,因為我們並不需要世俗事物的保護,而應渴求以信德的眼目注視那被釘的耶穌,好使我們能與祂一同復活,而獲享永恆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