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透過墳場與藝術
期數
3711
刊登日期
2015.04.03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4 月 05 日
前言:本年復活主日恰逢清明節,既是慶祝基督復活,也是追思的日子,而教會透過墳場表達基督徒悼念亡者、對復活的希望,並藉藝術加以延續,以抒發對死亡的不安,惟靠著望德戰勝一切的這份信仰。
(天美社訊)最近教會安葬一位對信仰虔誠的荷蘭籍無家者於梵蒂岡條頓墓園(Teutonic cemetery),讓教徒再次注視教會對亡者的關懷和公教墓園傳統。
條頓墓園位於聖伯多祿大殿附近,原址是羅馬皇帝尼祿的競技場,不少基督徒在此殉道。園內聖母七苦小堂亦在聖伯多祿殉道的位置上建成。小堂團體成員巴德(Badde)指出,墓園至今仍為在羅馬朝聖期間離世的德國人和荷蘭語系人士提供長眠之所。墓園種滿不同種類的植物,並於上個世紀裝上十四處苦路標記。
該團體負責看顧墓園,由教廷聖部的德國裔成員於一四五四年創設,今日則由德裔神職人員及平信徒組成,包括教廷促進基督合一委員會主席科克樞機(K. Koch),本篤十六世即拉辛格樞機亦曾為成員之一。
墓園與德國人結緣,始於教宗良三世把該處土地贈予查理曼大帝去建造墓園,讓德國人管理達一千二百年,至一八七六年改由條頓學院管理,該學院接待在羅馬接受培育的德國神父。
巴德坦言無法得悉有多少先人葬於墓園,而最古老的墓碑標示為一四七四年。墓園開放予公眾,但參觀前要先在瑞士衛隊哨站取得許可。
本欄圖片:天美社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