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週三要理講授: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的週三要理講授內容圍繞家庭,他於一月七日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反思了母親的形象。以下是當天的要理講授全文:
教會是母親,我們的慈母聖教會。這幾天,教會禮儀把天主之母童貞瑪利亞置於我們眼前。一月一日是天主之母節,其後是紀念賢士來朝的主顯節。聖史瑪竇寫道:「他們走進屋內,看見嬰兒和他的母親瑪利亞,遂俯伏朝拜了他。」(瑪二11)是聖母在生了聖子後,呈獻他給世界。她交耶穌給我們,向我們展示耶穌,讓我們看到耶穌。
我們繼續以家庭為題的要理講授,家庭中都有母親,每個人都從母親獲得生命,畢生的人性和靈性培育亦幾乎離不開母親。許多詩詞、富詩意的美好事物都用以讚美母親,可是她的話卻很少獲得聆聽,在日常生活中也少有得到幫助;母親角色很少會被視作社會中心,但其樂意為子女犧牲的精神反而常遭利用,成為「節省」社會開支的藉口。
這在基督徒團體內亦然──即使耶穌的母親正是教會生活的中心所在,母親應有的價值卻時常不受重視,其說話亦很少得到聆聽。也許,這些隨時準備為自己子女及別人的子女犧牲的母親,其意見應更獲得重視。教會需要知道她們每天為要做好工作和照顧家庭而奮鬥;我們須了解她們的渴望,以求讓她們獲得釋放以攫取美好成果。
母親與子女總是有很多問題,有很多事要做。我家有五個孩子,當其中一個這樣做,另一個又想那樣做時,我們可憐的媽媽便會忙個不停,她卻很快樂。她為我們付出太多。
母親是阻止自私的個人主義最有效解藥。個人意味著「不能被分開的個體」;母親卻是從生育孩子以把他交給世界,並幫助他成長當刻便被「分開」。這些母親最討厭戰爭,因為戰爭殺死她們的兒子;我不時想到那些看見信上寫著「你的兒子為捍衛祖國而陣亡⋯⋯」的母親們。可憐的女人!蒙受多大痛苦的母親!然而我們能從她們身上看見生命之美。
羅梅洛總主教(O. Romero)說,母親的經驗正正是「母性的殉道」。總主教在為一位被暗殺組織殺害的神父主持殯葬彌撒時,引用梵二文獻中的話:「每個人都應該準備好為我們的信仰犧牲,即使上主沒有賜予我們這個榮譽。獻出生命不純粹意指被殺害;獻出生命,擁有殉道精神,也是盡義務、默默無聞、祈禱、忠實地履行職責;默默地善盡每日的本分,一點一滴地獻出生命。是的,正如一位母親那樣獻出生命,毫無畏懼,以母性殉道的樸實心態懷胎生子,慈愛地養育、照料孩子,使他成長。這就是獻出生命,這就是殉道行為。」總主教這樣總結。
的確,母親不僅只是為世界帶來孩子,也作了生命的抉擇。母親選擇甚麼,母親的生命抉擇是甚麼?當一位母親的生命抉擇是給予生命,既偉大又美好。
社會若沒有母親將會失卻人性,因為即使在最惡劣時刻,母親身上也能見證出溫柔、獻身和道德的力量。母親也時常傳承宗教信仰的深層意義:透過孩子最初學會的祈禱和敬禮中,信仰價值觀亦由此銘刻於一個人的生活裡;這是有信仰的母親不用多加解釋便能夠傳遞的信息──這些解釋隨後會來,但信仰的胚芽早在最珍貴的時刻紮根。若沒有母親,不但沒有新的信徒,信仰也會失去其大部份樸實且深厚的溫情。教會是我們的母親!我們不是孤兒,我們有母親!聖母、慈母教會是我們的母親。我們不是孤兒,是教會的孩子、是聖母的孩子、是母親的孩子。
至愛的母親們,謝謝你們在家庭的角色,及你所獻給教會和世界的一切。可愛的教會,謝謝你成為我們的母親。瑪利亞,天主之母,謝謝你讓我們看到耶穌。謝謝在場的所有母親,讓我們向她們熱烈鼓掌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