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教徒反駁官媒

期數
3730
刊登日期
2015.08.14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8 月 16 日

(天亞社訊)中國官方媒體撰寫社評,強調清拆十字架是規範管理的措施,並非打壓宗教信仰自由,又指教會引來西方媒體持續報導,只會幫倒忙。溫州天主教徒反駁指該篇社論是混淆視聽,為限制宗教自由自圓其說。

官媒《環球時報》網站於八月五日發表社評《莫誤讀溫州對違建教堂十字架的處理》。它先解釋拆十字架的緣起,指出溫州等地的基督教和天主教在近年發展很快,蓋起很多教堂,但一些教堂沒按照申報的方案施工。

該社評指出,現在因官方進行管理,教會就敏感地認為這是「打壓宗教信仰自由」,「小部分人利用境外輿論力量向政府施壓,更不好。這樣做只會增加誤解的機率,讓一個建築管理層面的問題複雜化」。

溫州教區「地下」教會團體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對天亞社說,社評是在自圓其說、混淆視聽。他指出,去年是從拆違開始演變為拆教堂十字架,今年就直接強拆十字架,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和理由。

他認為,這並不存在十字架太大不成比例的問題,因為要拆所有的十字架,除了文物,還包括一百多年的老教堂以及教堂上很小的木十字架。「難道古老的教堂十字架不成比例?難道一些小木十字架會太大?」

他續說,新教堂也是由國家認可的設計院繪圖,整體非常美觀的。他反問,就算拆違,為何對沒有任何手續而修建的廟宇卻不拆,只針對十字架?「主要的目的就是打壓基督教和天主教。中國提倡教會本地化就某種意義來說就存在對教義的篡改,正像當年的愛國會。」

溫州地下教會團體教徒依撒伯爾批評社論混淆視聽,也是國內媒體「一貫給主子洗地板的行為」。她對天亞社說,是否有宗教自由,不僅是「遊戲規則制定人說了算,遊戲參與者也應有資格說我是否自由」。

 

教徒:當局長期不執法

她不諱言建築違章在教會中確實存在,但這是政府長期不作為造成的社會問題,也是一直以來民間和有關部門自動形成的潛規則。

她續說,因為潛規則造就灰色地帶,可以貪腐,但十字架事件他們把自己制定的潛規則造成的過錯嫁禍給了教會。

另一位溫州教區「公開」教會團體教友多默認為「社評是說給國外勢力看的,也是警告國內的基督教界」。他解釋,因為官方已經感受到國際社會關注拆十字架的壓力。

然而,在關注這則社評時,多默更關心有基督教牧師被以貪污、侵吞教徒獻的罪名被捕。

地方媒體《金華日報》於八月四日以頭版頭條刊登了《『清廉牧師』的貪婪人生──揭開包國華犯罪團夥的畫皮(上)》的報導,說被捕牧師包國華、邢文香夫婦藉助教會平臺大肆斂財,侵吞教徒奉獻款,與兒子包晨星一家三口買車買房,四處旅遊、購物,過著極其奢侈的生活。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包牧師和邢牧師在內的七人於七月二十六日被警方抓捕,而教會此前委託的十一名律師日前遭到據稱由宗教局成立的教會「臨時管理小組」解除委託。律師欲會見被捕當事人也受到當局阻撓。

多默認為,社評和這事件其實要聯繫起來看,「尚未審判,官媒已經定罪了,這個事情可能是進一步打壓教會的一個信號」。他擔心當局會以同樣手法對待天主教會,不過「如果大多數神父能站立得住,政府想像對待牧師那樣對待我們教會,是有難度的」。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