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世界中的部落意識

期數
3662
刊登日期
2014.04.25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4 月 27 日

美國佩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今年進行一項大型調查,結果顯示全球各地受訪者對宗教的敵意激增。雖然這趨勢在過去六至七年來一直持續,但今年出乎意料,上升的敵對意識並非來自傳統的政府壓制,而是從社會而來。

個人權利在西方國家是根基深厚的思想。然而,雖則這權利備受法律保障,但當權者往往執行不力。這可以演化成複雜問題,因為如果敵意是來自市民大眾,便不能以反宗教情緒這角度來解讀。

昔日我們能夠透過閱讀報章,掌握社會現況概略。報章讓我們窺探市民的願望與偏好、社會前景和共同價值觀,以及對民族忠誠度和對外來影響的抗拒。可是自上世紀六十年代,隨著媒體全球化的推進,大家開始談論「地球村」,新的傳播通訊科技促使新聞更迅速地在世界各地傳播。

這個趨勢令小型新聞機構的生存空間幾乎全遭國際大財團扼殺,結果是愈少的人為愈來愈多的人報導世界大事;地方報章更只能靠四、五家大型新聞機構提供大量新聞文稿,方可生存下去。

我們所看到的,不是地球村,而是全球化資訊寡頭集團。

寡頭集團面對的重大挑戰來自互聯網。澳洲廣播公司估計,全球目前有十八億人使用社交網站臉書,加上推特用戶,已成為全球約六分一人口的主要新聞來源。

全球化資訊寡頭集團本身無疑存在著危險,但現今的社交媒體也面對著挑戰。在澳洲布里斯本格里菲斯大學「多宗教中心」贊助的國際宗教新聞會議上,來自宗教新聞服務(Religious News Service)的貝禮(Sarah Pulliam Bailey)指出,社交媒體確實有助於更深入分析宗教議題,但方便分享新聞的同時,也須面對挑戰,包括當中的負面影響。

貝禮在專題小組討論會上說:「在全國發行報章的全盛時期,多數人會閱讀相同的新聞文稿,但今天,我們根據自己的特定需要構思新聞文稿。」

她形容這是一種「部落主義」,容易助長宗教和文化分歧,因此宗教和文化交談的需要比以前更大更迫切。貝禮又說,臉書和推特讓人自由使用社交媒體,有可能使分歧加劇,但也可能讓彼此在同一個虛擬空間下互相聯繫,跨越分歧。

會上,史提芬(Scott Stevens)在專題小組討論亦指出,這現象提醒人們在社交媒體張貼任何東西或發表推文之前都要三思,以及審慎決定到底自己要跟誰人或者甚麼事物打交道。

 

假使有一天,基督徒希望跟隨伊斯蘭教的一些道理;伊斯蘭教徒也許希望跟隨教宗方濟各的教導,如此一來,虛擬世界便能脫離真正的部落意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