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十架遺恨
期數
3731
刊登日期
2015.08.21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8 月 23 日
沒有十字架的教堂,猶如沒有國徽的政府大樓。十字架與國徽反映其鮮明的身份──十字架象徵基督大愛的召叫,國徽代表著國家服務人民的期許。
拆毀十字架或國徽,是侮辱那些尊崇它們的人的身份。
其實,同時承認這兩個標記的莊嚴並不矛盾,中國基督徒從來都是愛國好公民,遵守法律、服務鄰人,盡責繳稅。
在健全的國家,不同團體都享有自由空間,可從不同的事物中獲得啟迪,百家爭鳴地致力公益;健全的國家不會把教會或宗教變為一己工具,亦不會強迫國民信神、又或相信無神。
中國政府限制教堂戶外的十字架須少於教堂建築高度的十分一,並要置於建築物前方,不能向上伸延。某程度上這要求看似合理,與內地政府建築物上顯眼卻不算龐大、顯示於主要通道的錘子鐮刀黨徽相符。然而,大樓仍有掛上國旗。
當地政府表示因考慮到環境要求而清拆十字架,但行動卻惹來反對,更令人關心由誰來界定公益。
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表示,他期望見到宗教中國化。這話令人聯想到當局想把漢族的生活方式,加諸於非漢族身上。上述宗教工作中國化的意思有待進一步釐清之際,當局對教堂的打壓卻顯而易見,遭針對的還有內地維權律師等。
上述團體的共通處,是它們均根據其信念去堅持應有的權利,維權律師亦要求政府守法。一切都是追求公益。
然而,這些理想與追求卻被視為對一黨專政的威脅──因為黨政府要求人人都遵行同一套模式。健康的社會能同時容納宗教信仰及無神論思想。然而,當獨裁政權決心要把一套模式強加諸每個人身上時,人們便要依據自己的信念,去爭取貢獻公益的權利。
有維權律師說,若獨裁不被判有罪,自由便難以維持;而挑戰黨路線的人,也當然被視為不當。
不過,從浙江省基督徒罕見的抗爭來看,政府的拆十字架行動,實在令人遺憾。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