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委會舉辦普選講座

期數
3664
刊登日期
2014.05.09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5 月 11 日

(本報訊)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四月二十七日假天主教新民書院舉辦講座,題為「普選──我們的權利與選擇」,講者指參與選舉與被選是每位公民的權利。

這次講座由三個堂區的關社組合辦,天主教大專聯會協辦。講者之一、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認為,行政長官的提名方法應普及而平等,並給予人民真正的選擇。

談到一七年行政長官選舉,馬嶽說政府應讓不同政見者都有權參選和被選:「要讓他們能入閘(有參選權),能出閘(有被選權),亦確保同時出閘(選舉公平),不能『造馬』。」

馬嶽:選舉當反映主流民意

馬嶽指現時的選舉只能代表部份民意,扭曲選舉的意義,以立法會為例,現時功能組別大多只關注業界利益。

他強調真正的民主選舉能夠反映大多數民意,讓不同理念的人參選競逐。他表示,社會亦要讓公眾有思考和討論空間,繼而選出理想的行政長官人選,而非透過提名委員會由一部份人提名候選人。

另一講者、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認為,只有大幅度改變行政長官的選舉辦法,令人民透過普選,具備參選權和被選權,才能真正體現公民權利。

他指現時政制只賦予部份人特權,讓他們接觸權力中心,人民只是旁觀者,公民權利遭到剝削。「當我們連基本的公民權利都沒有,還稱得上是公民嗎?」他說。

陳家洛稱,國家的存在是為人服務,而非視人民為糞土,惟現今「小圈子選舉」產生一批特權份子選出行政長官,並不公平,他坦言自己作為立法會議員亦是體制內的特權分子。

對於有內地學者在港指提名委員會是「安全閥」,可防止外國勢力滲透,陳家洛認為這是中央不信任香港。

夏其龍:要為社會未來負責

講者夏其龍神父則從信仰角度分析普選的意義,他鼓勵教徒明辨是非,並為社會日後的發展負責。

他指「天主創造人,賦予人靈魂,給予自由意志去分辨是非對錯」,而自由意志不應由當權者所給予,但教徒亦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夏其龍說,正如公民抗命是犯法的,但亦會有人願意付出犯罪的後果,去表達意願。談到以公民抗命爭取普選,夏神父提醒教徒作出選擇的同時,應考慮下一代的意願,以及對將來的長遠後果。(蔡)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