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看得見希望
在國內,網絡和媒體時常受到封殺及審查,施政得不到監督,法院又不能伸張正義。上訪,便成了民眾在權利受到侵犯下,絕望中的一絲希望。
中國《憲法》第41條規定,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自五月一日起實施的《關於進一步規範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程序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的辦法》(下稱《辦法》),將作出限制,規定了不再受理越級上訪,即是鄉(鎮)、縣的民眾在所屬地若權利受到侵犯,如欲向省政府或到北京伸冤,將可能不獲受理。
國家信訪局此舉,美其名是要讓信訪問題「在基層屬地得到及時妥善解決」、「把矛盾化解在當地」。但如果民眾能在本地區得到公道處理,誰又願意花盡財力時間,千辛萬苦跑到北京上訪?很多信訪問題都是出於地方官員的瀆職腐敗,在官官相護及缺乏監督下,有關部門不僅沒有公正解決問題,反而串通一起打擊報復申訴者,連法院都受到政治的干涉,民眾才要千里迢迢到北京去。
當然,即使他們到了北京,能成功伸冤的個案是少之又少,且更經常受盡種種慘無人道的對待,包括截訪、驅趕、毆打、被關黑監獄和精神病院等等。但至少,上訪是人民的權利,也是他們在新聞言論自由受到打壓中,能有效引發社會關注的一個方法。
國家信訪局頒布這個《辦法》,除了限制了民眾的上訪權利外,根本無助解決信訪困局。現時的核心問題是:政治腐敗、司法欠缺獨立,公民權利受到壓制,人民不能參與公共事務,才使上訪不絕。所以,如果政府當局要讓問題「在基層屬地得到及時妥善解決」、「把矛盾化解在當地」,一方面除了要落實法治、尊重新聞言論自由外,更應尊重公民的結社權利,讓民眾可組織起來成立各種農會、獨立居民組織和壓力團體,使公民社會的力量活躍,參與建設社區、捍衛自身權利,並能監察政府,有力與政府對話、協商和周旋。
習近平上台後,讓人看到政府致力打擊貪污和官員浮誇行為的舉動,但不少人仍然看不到政府帶來的希望。這是由於政府一方面打擊貪污,另方面卻沒有使這些案件在陽光下完全呈現,甚至大舉抓捕、囚禁依法反貪腐的民眾。一方面取消勞教制度,另方面卻有一些變相勞教的非法「非正常上訪訓誡中心」出現。一方面強調要打破官僚主義阻礙,不能對正常上訪群眾搞攔堵,另方面,又一再限制公民的上訪權……這一切都讓人看不到政府帶來的希望,只是製造更多社會矛盾及怨氣。
我們期待能看到這個國家的希望,而不是打壓、謊言、荒誕及矛盾……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