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出租老爸
※ 適用於新高中通識教育科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單元三:現代中國
單元四:全球化
單元五:公共衛生
崔泰滿雖然在名牌大學畢業,但做甚麼事都失敗、十年以來都賦閒在家。女兒雅英的學校舉行「分享物品日」,歡迎同學把家裡沒用處的東西,與其他同學交換,以便循環再用。雅英覺得爸爸沒用處,於是把他帶到學校,交換有用的東西,並揚言「我要把爸爸租出去!」
「有用處是否以金錢╱社會地位來衡量?」家庭主婦不用外出上班,沒有收入,社會地位又不高,卻為家庭奉獻二十四小時,根本沒有下班時間,難道她們不是家庭的支柱嗎?近年不少香港男士為了好好照顧家人,特別是年幼的子女,寧願辭工,當全職爸爸。難道他們也是沒有用處嗎?
「家有父母,兄弟姐妹是否必然?」雅英把爸爸帶到學校,豈料同學真泰極力要求交換,因他自小失去父親,希望達成和「爸爸」玩耍的心願。於是雅英興起「出租老爸」的念頭,更做起生意來,結果大受歡迎──患上老人痴呆症的婆婆需要一個「兒子」;少女對去世的父親「有說話未曾講」;孤兒院的小朋友終於有「爸爸」;不懂與女兒相處的男人需要「爸爸」指導;女學生需要「爸爸」出席家長會活動;未婚懷孕的少女需要「爸爸」支持……
在這世上,竟然有這麼多人需要「借」爸爸,原來家有爸爸,真的不是理所當然的。當你仍然擁有時就要好好珍惜:「你要全心孝敬你的父親,不要忘掉你母親的痛苦。你要記住:沒有他們便沒有你;他們對你的恩惠,你如何報答呢?」(德七29-30)
雅英媽媽面對丈夫終日在家無所事事,十年來獨力經營美容院,維持家計,她始終相信丈夫終有一日會有作為。可是,自從泰滿忙於當別人的「假爸爸」,終日早出晚歸,開始忽略了自己的家人:妻子默默處理美容院的財政問題,女兒希望得到自己的陪伴,卻以零用錢打發……
網上流傳一個小故事:兒子問爸爸:「一小時的工錢是多少?」爸爸答:「一百元」,兒子就給爸爸一百元,希望常常加班的爸爸,能有一小時在家陪他玩耍……當爸爸與自己一起,雅英卻嫌他麻煩和沒用,更把爸爸租借給別人。後來爸爸忙於工作,她又開始不捨得和懷念,唯有打爛豬仔錢罌,想要把爸爸租回來……
一家人齊齊整整,絕對不是必然。雅英一家三口終於學懂珍惜,但代價不少……「我兒,你父親年老了,你當扶助;在他有生之日,不要使他憂傷。若他的智力衰弱了,你要對他有耐心,不要因你年富力強就藐視他。」(德三14-15)當擁有的時候,請好好珍惜;並請留意他人的需要,關心別人,把愛傳揚出去……
教會指引
- 《天主教教理》
家庭 #2196-2257;
夫妻之愛 #2360-2378;
人的工作 #2426-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