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非教學」工作調查

刊登日期
2015.08.28

(本報訊)香港政策研究所教育政策與學校發展研究中心八月十六日公布「教師非教學工作調查」,發現近八成教師認同「非教學工作」也是教師專業能力中的一環,調查員建議校方尋找校外資源,以支援教師相關工作。

調查於去年九月至本年三月進行,逾六百九十名被訪者曾參與該中心舉行的「學校領導及中層教師團隊學習計劃暨網上知識管理平台計劃」,調查旨在了解教師對如舉辦活動、帶領學生參加比賽的看法。

報告建議,學校幫助教師了解非教學工作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學校領導層應尋找這方面的資源及網絡以支援教師;政府應建立更全面的「商院校」協調支援;以及促進校本經驗交流。

是次研究發現,逾八成被訪教師負責不少非教學工作,且多較集中在中層教師身上。

調查指出,近八成教師認同非教學工作的重要,也是教師專業能力中不可缺少的一環。研究亦發現,中層教師在非教學工作中的動力、自我效能與滿足感方面明顯較其他教師高。

另外,調查問及教師會否主動提出參與非教學工作,七成四中層教師表示會主動提出,非中層教師則只有二成六,數據顯示非中層教師對非教學工作的動力及熱誠偏低。

對於教師在執行非教學工作的表現,七成六受訪者相信自己有能力勝任,六成六認為能夠在教學與非教學工作中取得平衡,當中以中層教師的自我效能評分佔明顯優勢。

調查亦顯示非中層教師跟中層教師對校內支援非教學工作的看法迴異,近八成中層教師認同學校有足夠支援 (包括人事及配套),但認同的非中層老師不足四成。

至於教師處理非教學工作遇上困難的處理方法,八成二受訪者選擇找校內同工的支援,其次為朋輩、跨校同工、其他教育機構等。

 

香港政策研究表示,香港回歸後教育局推行不同的教育改革,其中校本管理模式改變了香港教育環境,而是次研究反映了學校如何回應這種轉變,以及下放更多非教學工作予教師共同承擔的現象。(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