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會亞太區負責人:
(天亞社特稿)耶穌會會省亞太地區主席雷珀神父(Mark Raper)說,教宗方濟各力圖結束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而來的改變的阻力,要建造一個向所有人開放的教會,以及建設一個關心環境的社會。
雷珀神父向天亞社說,教宗方濟各和前任教宗們的根本區別是,他「不只與信友交談……而是與所有人」。
這位七十三歲的耶穌會士指出:「五十年前,梵蒂岡會議推動對俗世社會有一種基本的態度轉變,關心的是共同利益和良心自由。教會向全世界開放了。」
雷珀神父說:「雖然教會裡很多人一直嘗試以這個方向生活,但經常遇到阻力,甚至是來自教會內部的。現在教宗方濟各將不會容忍對這方向變化的阻力。」
他指出,教宗決心盡可能要和全球的人對話,並引用宗座通諭《願祢受讚頌》,說它就是向地球上每個人的發言。
雷珀神父說:「這是一份巨大的禮物。這不只促進那些注重我們環境的人。它是有見地的新方式。他把堅實的科學、深入的神學和有關人類生命創造等方面相當激進的觀點放在一起。這是最鼓舞人心的。」
這位耶穌會士說,很多人認為教宗通諭是針對十一月在巴黎參與聯合國氣候高峰會的世界各國領導人,敦促他們要負起氣候變化的責任和採取步驟來控制它。
雷珀神父說:「現在我們非常迫切需要動員支持力量,為會議作準備。會議呼籲在我們人類棲息地的問題上,在內心和意識上有巨大的改變。」
耶穌會將有六個會議協調和促進在全球各地使命,雷珀神父將主持其中一個會議。他也談論由耶穌會士當上教宗是甚麼意義。
他說:「我們耶穌會士當然可能感覺受到一點點的懷疑。耶穌會士常被不同教宗要求突破界限。但當我們這樣做時,可能會被誤解。」
他說:「現在有一位思想方法與我們接受的培育一致的聖父。另一方面,他不是年輕人,他的時代不會永遠持續。」
雷珀神父的會議涵蓋了耶穌會士在澳洲、柬埔寨、中國、印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緬甸、紐西蘭、菲律賓、新加坡、台灣、泰國、東帝汶、越南,以及太平洋地區的國家,特別是密克羅尼西亞的生活和服務。它旨在為地方工作帶來國際視野。
雷珀神父說:「我們有眾多的優先承諾──照顧脆弱的移民、注重環境、與佛教和伊斯蘭教對話。耶穌會的使命是促進與文化和宗教對話中帶來公義的信仰。」
這次會議約有逾一千六百名會士參與,還未包括在印度次大陸逾四千名會士。
但雷珀表示,關注耶穌會在印尼和菲律賓這兩個亞太區內最大會省,會士數目逐年輕微減少的情況。
至於好的一面,耶穌會士的數目在越南、柬埔寨、東帝汶和緬甸正在上升。
雷珀神父指出,天主教徒在亞洲的數目相對在當地人口的百分比,有不成比例的較大影響。他說,這是因為教會參與教育、醫療保健和社會服務,是為所有的人服務。
雷珀神父說:「我們不是每次都要扮演倡議的公共角色。有時確保那些具有真正領導角色的人被聽到,可能更為合適。」
他又稱,有這樣受歡迎的教宗,第一位耶穌會士獲選為教宗,對耶穌會的工作同時既容易又有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