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傳教士獲政府表揚
(天亞社訊)台灣內政部最近表揚外籍宗教人士,有在當地服務近半世紀的獲獎神父希望取得當地身份證,當局表示將繼續推動修訂「國籍法」,放寬對台灣有特殊貢獻的外國傑出人才的入籍申請。
內政部八月二十四日舉行「績優外籍宗教人士表揚大會」,頒發獎座予三十五位得獎者,當中包括廿五位天主教會修道人和十位基督教傳教士,他們來自歐、美、亞洲等不同國家,平均每人在台奉獻逾三十五年,其中五人更服務超過半世紀。
在台服務近五十年的美籍甘惠忠神父(B. O’Connell)會上表示,他希望取得身份證,又說:「台灣就是我們第二個家鄉!」
內政部部長陳威仁表示當局將繼續修法,放寬對台 灣有特殊貢獻的外國傑出人才,可以不必放棄原國籍即可入台籍,而這項修正草案已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通過初審,但仍須黨團協商後在院會表決。
九十八歲的西班牙籍賴甘霖神父(A. D. de Rábago)是這次年紀最大的得獎者,他近五十年來一直在台灣大學醫學院教導醫學倫理,以教育深深影響醫療人員的工作態度。
至於在台服務年資最久的曾顯道神父(E. Murray)至今已五十六年,除幫助弱勢族群,也定期關懷受刑人。
七十四歲的法籍劉一峰神父(Y. Moal)年輕時坐船來台,創辦「安德啟智中心」照顧身障兒童。
劉神父曾對天亞社說,他與榮民總醫院合作籌建「老人家園」,因為「有三位身障院生已超過四十歲,依法必須住進療養院」,而他又「不忍弱勢殘障院生必須強迫離開熟悉的家園」,故此積極對外募款,希望購買附近的土地,蓋一間小規模的療養院,讓殘障院生能夠在「自己的家」中安享晚年。
除了照顧身障人士,劉神父也積極投身環境工作。他說:「當台灣政府在多年前推動『環保』運動時,我就輔導玉里鎮的民眾先學習,佛教的慈濟功德會也正在做。相信在大家共識下分工合作,一齊推動台灣環保工作才對。」
劉父同樣來台近半世紀,學會閩南語、國語、阿美族語,甚至客語、布農族語,並見證著花蓮教區的轉變:「早年時期青年人大都留在家鄉,很少去台灣北部尋找工作。可是近年來,青年人滿了十八歲或者高中畢業後就紛紛北上,至基隆、台北、桃園等,他們遭受世俗主義影響,教堂內年輕人就減少了。」
內政部民政司官員向天亞社表示,甄選作業非常嚴謹,除通知一百八十九個財團法人提出推薦人選外,也請各地方政府所屬地方性財團法人提出候選人。然後再由內政部審核後選出得獎者。
台中教區蘇耀文主教在表揚大會結束後,和榮休主教王愈榮等神長在台中瑪利諾會會館祝賀接受表揚的兩位神父和兩位修女,並感謝瑪利諾會神父修女深耕台灣,選擇最辛苦的工作任務和最偏遠的地方默默地服務與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