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荊】你們說我是誰?
每年堂區慕道團開新班時,均會約見有興趣慕道的朋友,除了分享他們的學習動機外,亦可以了解他們的背景。藉此,我們便以「我是誰?」開始問道期!其實,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為很多人卻是一個難題!因為,我們很多時候以為對自己很了解;但是,具體上卻十分迷糊。由於,我們在生活上已被很多不同的價值、意識形態所束縛著,使真實的自我被蒙蔽著而失去了自由。同時,我們的生活也備受考驗和挑戰!我們的視野及胸襟也同樣失去應有的寬度!這樣,我們做事為人很容易會以「自我」為中心,而忘記了他人,甚至忘記天主!
在本主日的福音中,主耶穌嘗試讓門徒明白祂的真正身份及使命:祂首先帶領門徒經歷一個旅程,從貝特賽達向北走廿五公里到斐理伯的凱撒勒雅;然後,祂又向南朝向耶路撒冷。從這具體的旅程中,使我們回想到以色列的出谷經驗、他們流徙巴比倫後回國的經驗,從而反省我們的人生,也是一個回歸的旅程!因此,這不單止是一個地理上的旅程,也是一段靈性生命的旅程!在這旅程中,我們經驗到與主耶穌的相遇。為門徒,主耶穌究竟是誰?主耶穌先引發他們,故先問他們:「人們說我是誰?」(谷八28)對周遭的群眾,他們對主耶穌的認識實在不深,但亦知道祂在天主的救恩計劃中或許有一定的角色,故多認為主耶穌所擔當的是一種預備、輔助的角色:「是洗者若翰⋯⋯是厄里亞⋯⋯是先知中的一位」(谷八29)。但是,主耶穌卻願意深化門徒們的見解,故祂繼續問他們:「你們說我是誰?」(谷八29)其實,這句說話主耶穌不單是問門徒們,也是問我們每一位信徒!
馬爾谷從福音的開始,一直回憶著主耶穌在加里肋亞所言所行的一切:一方面吸引了很多群眾跟隨祂;但祂同時亦遇到宗教領袖、甚至門徒不少的誤解及阻擋。因此,很多接觸過主耶穌的人都會問一句:「你是誰?」但是,為我們基督徒,主耶穌為我們生命所帶來的恩寵,並不如當時的宗教領袖,是一份個人身份、自我價值、既有利益的挑戰!反之而言,祂為我們卻是真實自我的呈現。然而,我們因為在過程中需要面對很多不同形式的挑戰,或許我們會感到迷茫、反問主耶穌這一切困苦艱難的價值?我們也會懷疑地問:「你是誰?」
「伯多祿回答:『你是默西亞。』」(谷八30)伯多祿當時的回答意味著他認為:主耶穌就是能滿全天父所應許的那位!雖然,伯多祿未能完全明白;但是,我們卻從主耶穌的教導,完全提升了以色列民對默西亞的期望,明白「默西亞」的意義!「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棄絕,且要被殺害;但三天以後必要復活」(谷八31)。主耶穌的使命沒有涉及任何政治、軍事、暴力去推翻以色列的敵人;相反地,祂是以十字架上的犧牲去克服罪惡的控制!因此,祂公開指出祂作為默西亞的意義及跟隨祂的人所需作出的認同,就是走向十字架:「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谷八34)。
主耶穌坦然的告白,實在為很多人是難以接受的。為當時的宗教領袖,他們的「默西亞」觀念與主耶穌的完全是南轅北徹、為伯多祿更是難以接受!因為,他不會相信天主會容許主耶穌所行有力的言論及奇跡因而中斷;他更不能接受「默西亞」觀念中包含受苦、死亡等意義。因此,「伯多祿便拉他到一邊,開始諫責他」(谷八32)。這也許是很多基督徒信仰的鏡子:他們相信主耶穌是為祈福免禍、有求必應、心安理得!我為甚麼要相信主耶穌而受苦呢?但主耶穌卻責斥伯多祿:「撒殫,退到我後面去!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谷八33)同樣,主耶穌也責斥我們這些只求安逸,而不願為主名而面對挑戰的信徒!
主耶穌要求我們接受「十字架」的挑戰:「原來十字架的道理,為喪亡的人是愚妄,為我們得救的人,卻是天主的德能」(格前一18)。因為,天主願意將世俗的一切價值因著主耶穌的逾越而得以轉化。故此,主耶穌要求所有跟隨祂的人以一種嶄新的心思變化自己:「你們不可與此世同化,反而應以更新的心思變化自己,為使你們能辨別甚麼是天主的旨意,甚麼是善事,甚麼是悅樂天主的事,甚麼是成全的事。」(羅十二2)如此,當主耶穌問我們:「你們說我是誰?」時,我們便能真心誠意地回答:「祢是默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