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 有種責任

期數
3736
刊登日期
2015.09.25
作者
凌君慧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9 月 27 日

早前一名三歲難民男童屍擱淺於土耳其沙灘,有才子說了涼薄話,也有歐洲平民願意效法撒瑪黎雅好人,立刻把跟他們沒半點關係的難民家庭,接待到自己家裡,成為難民的近人。這讓我想起德蘭修女說過一個關於貧窮人的故事:

有一天,德蘭修女知道一個有八個孩子的印度教家庭已經斷糧好幾天,於是帶了一小袋大米前往探訪,飢餓孩子看見都瞪大眼睛,急得把大米立刻吞下肚裡,但窮媽媽接過大米後卻沒有急忙做飯,反而立刻把大米分成兩份,然後拿了一份送給鄰居,因為鄰居跟她們一樣,也是斷糧了好幾天。德蘭修女說,這位窮媽媽的偉大,深深感動了她。窮媽媽有八個飢餓孩子等著她餵飽,但她卻把擁有的唯一一小袋大米,分了一半給鄰居,而這鄰居還是一個穆斯林家庭。從此以後,德蘭修女便不時為窮媽媽送米,但始終沒有給她的鄰居送過,就是為了讓她們在互相幫助中,分享愛的喜樂和美好。

在飢餓中的窮媽媽,仍然有能力看見除了自己和孩子外——有人也餓,仍然願意不理性地立刻分享有限的食物;反而生活富足的有識之士,卻因著自己擁有學識,懂得理性分析分享的愚蠢,邏輯推理感動的不理性,他們看不見分享的責任,還合理化自己的無動於衷。

我在想,歐洲的撒瑪黎雅好人和印度的窮媽媽,不就像領了「塔冷通」(talent)後,立刻透過分享雙倍賺回的善良忠信的僕人嗎?她們領的「塔冷通」或多或少,但都因為在少許事上忠信,而被委派管理更多大事,進入福樂。(瑪竇福音廿五14-23)

天主托付給人的「塔冷通」各有不同,數量不一。我們能夠出生在香港或歐美等發達地區,有機會接受教育,發揮所長好好過活,擁有較多「塔冷通」,不盡是我們努力的成果,而是白白得來,所以白白分施出去,是種責任。

從此生到永生,我們只是在旅途中的人。我們當中,有些人擁有的「塔冷通」較多,是強者,有能力自己走自己路;有些人擁有的「塔冷通」較少,是弱者,沒有能力自己走,甚至沒有能力動。天主把較多「塔冷通」托付給強者,不是因為他們幸運,更不是因為天主更愛他們,好讓他們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走的更快更遠,而是為了給予強者足夠的能力背負重擔,擁有愈多,能力愈大的強者,背負弱者的責任愈重。有些強者,卻因為怕失去而藏起自己的「塔冷通」,只為守護自己所擁有的,還以為是理性邏輯思維,卻不明白只有放下,令理智變得溫順,心願意被感動,手騰出空間,才能透過分享雙倍賺回,「因為凡是有的還要給他,叫他富裕,那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由他手中奪去。」(瑪廿五29)

強者的生命,不比貧民矜貴、不比難民有權。因為我們的人權,不是出生國所賦予,而是天主所賦予。強者的擁有,是為了弱者的沒有,今天我強你弱,明天你強我弱,而我們也只有在互相效力中,才能分享愛的喜樂和美好,也只有這樣,才能一起從此生走到永生,進入福樂。

人在旅途,有種責任。互勉之。

 

作者為教友傳信會教友傳教士
傳信會 www.facebook.com/hkclma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