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懷念你 我的老友記

期數
3733
刊登日期
2015.09.04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9 月 06 日

我很多謝天主,派遣文修女來香港傳教,使我更加深入認識她。記得在一九七四年,我剛發初願時,她來意大利Monza準備發大願,我們共同生活了一年,那時,我對她的印象是一位活潑、愛說笑和臉上常掛著笑容,一位和靄可親的修女。

年輕的我們,也有一些瘋狂的行為,使生活加添色彩,修女之間常分享喜愛去那處傳教,而她常說很想去孟加拉,最近我更加明白到天主藉依撒意亞先知所說的:「就如天離地有多高,我的行徑離你們的行徑,我的思念離你們的思念也有多高。」(依五十五9)最後,她被派來香港,她欣然接受天主旨意,積極學廣東話,看很多關於中國歷史和文化、習俗和節日的書,好能全身投入本地的文化,去接觸香港人,使他們能夠接受福音的喜訊,正如聖保祿宗徒在格林多前書說;「我原是自由的,不屬於任何人;但我卻使自己成了眾人的奴僕,為贏得更多的人,對猶太人,我就成為猶太人,為贏得猶太人」(格前九19—20),文修女就是這類人,深具傳教士的本質和精神,她是意大利籍的中國人!

我很幸運有機會曾和她在不同的會院中生活,前後約有十四年多,我多謝天主讓我認識文修女,在她身上我學懂很多人生道理,而她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她臉上常掛著「四萬」的笑容,令人見到她,就覺得好舒服,她是一位容易交談的人,總給人一種舒服的感覺。

她也是一位好客的修女,不論來訪者是誰的教友或朋友,她一律熱烈地歡迎,只是第一次見面,卻好像已相識很久,令來訪者帶著一份喜悅、平安的心情離開會院。她有這種恩寵,就是使曾來探訪的人很 快便成為她的朋友,而我的家人和老友記,也成為她的家人和老友記了。

文修女是一位很懂體諒別人的修女,常將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記得她是我院長時,我的老友記患了癌症,到了末期時,她常勉勵我:「有空就要去探她,因你不知道還有幾多時日可陪伴她。」她打破了修院一般看法,以人為主,使我第一次經驗到如何陪伴垂死的病人,可惜我沒有機會在文修女最差的時候陪伴她一起祈禱,幸而亦能有機會由羅馬去米蘭探她。看到她日漸消瘦,非常心痛,唯一的安慰是她心境平靜,樂意接受主的計劃,仍不失去她的笑容,她真是一位很有信德的人,一生都服從主的旨意,縱使她也許不明白為甚麽。

她任院長期間,對每一位修女一視同仁,不分種族和文化,當文修女因工作的關係而夜歸會院時,總會靜靜地開門,怕嘈醒他人;但當其他修女夜歸時,卻會見到她由房門出來笑著歡迎你,溫柔地問候:「疲倦嗎?肚餓嗎?」這種親切的態度,使你忘卻工作上的辛苦和困難,有「Home sweet home」的感覺。

她常對我說,對於剛到香港的年輕修女,要給予她們多些空間去適應環境,信任和協助她們發揮才幹,因她們充滿福傳的熱忱,要多勉勵和支持她們,這可幫助她們減輕思鄉之苦,和有力量面對困難和挑戰。

文修女也是一位具藝術氣質的人,當遇上中國節日,她會用中國色彩去布置場地,可以的話,在祈禱中加插中國文化的元素,又會給你一個驚喜,送一份有中國特色的小小禮物給你,可見她整個人皆投入中國文化裡。

她的離去,不但是對香港的我們,也為整個修會帶來很大的打擊,因為我們失去一位活於喜樂、善良和有信德的好姊妹,一位充滿熱忱的傳教士。她完成了在世的使命,踏上人生最終的目的地──我們的天鄉。現今,她正與她去世的父母、哥哥和所認識的兄弟姊妹們,忙於光榮和讚美天主,享受永福,也忙於為我們向天主轉求我們的需要。

我覺得我們要收拾難過和傷心的心情,轉為積極的態度去生活,因我們的文慧蓮修女給我們一個活生生的見證,就是她活出福音的喜樂、效法耶穌,一生服從天主的旨意,向未認識耶穌的人宣講福音;她常為聖召祈禱,期望青年人能好似她一樣,回應天主對他們的愛,跟隨天主,奉獻自己,為天主服務。

文修女,願我能與你在天鄉相聚!

 

• 作者楊美玲為宗座外方傳教女修會修女

 

廣告